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相关问题研究
|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19页 |
| ·选题背景及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3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国内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第17-19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页 |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概念及相关理论 | 第19-25页 |
| ·基本概念 | 第19-20页 |
| ·志愿服务 | 第19页 |
| ·志愿者 | 第19-20页 |
| ·大学生志愿者 | 第20页 |
|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 ·公众参与精神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第20页 |
| ·非营利组织理论 | 第20-21页 |
| ·系统理论 | 第21页 |
|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功能 | 第21-25页 |
|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 第21-22页 |
| ·促进大学生社会化 | 第22页 |
| ·促进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 | 第22-23页 |
| ·缓解社会矛盾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国外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概况与经验 | 第25-34页 |
| ·国外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发展阶段 | 第25-28页 |
| ·萌芽发展阶段 | 第25-26页 |
| ·推进发展阶段 | 第26-27页 |
| ·规范发展阶段 | 第27页 |
| ·深化拓展阶段 | 第27-28页 |
| ·德国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经验 | 第28-29页 |
| ·法国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经验 | 第29-30页 |
| ·美国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经验 | 第30-34页 |
| ·美国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概况 | 第30-31页 |
| ·美国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经验 | 第31-34页 |
| 第四章 我国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现状 | 第34-50页 |
| ·我国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发展概述 | 第34-37页 |
| ·志愿服务的历史渊源 | 第34页 |
| ·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发展的历程 | 第34-37页 |
| ·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领域 | 第37-39页 |
| ·积极从事扶贫开发 | 第37页 |
| ·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 | 第37-38页 |
| ·积极加入环境保护志愿服务 | 第38页 |
| ·踊跃参加大型活动志愿服务 | 第38页 |
| ·响应应急救灾志愿服务 | 第38-39页 |
| ·开拓海外志愿服务计划 | 第39页 |
| ·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发展的动因 | 第39-41页 |
| ·我国传统价值观的作用 | 第39-40页 |
| ·我国志愿服务组织的推动 | 第40-41页 |
| ·社会管理创新的推动 | 第41页 |
| ·我国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有序开展、成效显著 | 第41-44页 |
|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有序开展 | 第41-44页 |
| ·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志愿者 | 第44页 |
| ·本禹志愿服务队的经验及启示 | 第44-50页 |
| ·本禹志愿服务队历史沿革 | 第45-46页 |
| ·本禹志愿服务队取得的成绩 | 第46-48页 |
| ·本禹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的启示 | 第48-50页 |
| 第五章 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50-59页 |
|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 第50-55页 |
| ·到岗后的工作安排不明确 | 第50页 |
|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能力不足,工作不深入 | 第50-52页 |
| ·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稳定性不够 | 第52页 |
|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资金不足 | 第52-53页 |
|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缺乏相关保障 | 第53-55页 |
| ·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55-59页 |
| ·社会大众的认可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 第55-56页 |
| ·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知识掌握不够 | 第56-57页 |
|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主体之间的关系界定不清楚 | 第57-59页 |
| 第六章 构建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对策体系 | 第59-67页 |
| ·培育志愿精神,创新服务路径 | 第59-61页 |
| ·弘扬志愿精神,提高公民认可度 | 第59-60页 |
| ·科学规划志愿服务 | 第60页 |
| ·创新志愿服务路径 | 第60-61页 |
| ·做好大学生志愿者培训工作 | 第61-62页 |
| ·构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 | 第62-63页 |
| ·多渠道筹措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资金 | 第63-64页 |
| ·健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保障体系 | 第64-67页 |
| ·社会政策和高校支持保障志愿者利益 | 第64-65页 |
| ·安全保障 | 第65-67页 |
| 第七章 结语 | 第67-70页 |
| ·研究结论 | 第67-68页 |
| ·研究不足 | 第68页 |
| ·研究展望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 附录一 习近平总书记给“本禹志愿服务队”的信 | 第74-75页 |
| 附录二 大学生志愿者访谈提纲 | 第75-76页 |
| 附录三 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管理人员访谈提纲 | 第76-77页 |
| 附录四 攻读硕士期间撰写学术论文及参加的学术活动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