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23页 |
·研究课题背景 | 第16-17页 |
·国内外有关课题研究情况及发展方向 | 第17-20页 |
·国内有关课题研究情况 | 第17-19页 |
·国外有关课题研究情况 | 第19-20页 |
·有关课题研究发展方向 | 第20页 |
·深基坑支护结构类型分类 | 第20-21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1-23页 |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21页 |
·本课题研究意义 | 第21-23页 |
第2章 深基坑桩锚联合支护结构的基本原理 | 第23-34页 |
·桩锚联合支护结构组成 | 第23页 |
·桩锚联合支护结构工作原理及变形规律 | 第23-24页 |
·桩锚联合支护结构工作原理 | 第23-24页 |
·桩锚联合支护结构变形规律 | 第24页 |
·桩锚联合支护结构计算方法 | 第24-29页 |
·桩锚联合支护结构受力分析 | 第29-33页 |
·支护桩桩体受力分析 | 第30页 |
·预应力锚索受力分析 | 第30-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合肥某地铁站深基坑工程概况及支护结构施工工艺 | 第34-41页 |
·工程概况 | 第34-35页 |
·地质条件 | 第35-36页 |
·基坑开挖及支护结构施工 | 第36-39页 |
·钻孔灌注支护桩的施工工艺 | 第36-38页 |
·预应力锚索的施工工艺 | 第38-39页 |
·基坑土方开挖的原则和方法 | 第39页 |
·本工程支护方案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合肥某地铁站的深基坑数值模拟 | 第41-68页 |
·数值模拟 FLAC3D 软件简介 | 第41-45页 |
·FLAC3D 软件的基本原理 | 第41-42页 |
·FLAC3D 软件的求解流程 | 第42-44页 |
·FLAC3D 软件在工程中的应用 | 第44-45页 |
·桩锚联合支护结构模型建立 | 第45-52页 |
·建立模型的基本假定 | 第45-47页 |
·土体及支护结构参数 | 第47-48页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48-51页 |
·土体边界条件确定 | 第51页 |
·基坑开挖施工顺序 | 第51-52页 |
·基坑支护开挖过程中数值模拟分析 | 第52-60页 |
·基坑位移模拟分析 | 第52-57页 |
·支护结构组成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57-60页 |
·工程设计支护体系优化分析 | 第60-65页 |
·预应力锚索参数影响因素分析 | 第60-63页 |
·桩锚联合支护结构方案比选 | 第63-65页 |
·数值模拟与监测数据对比分析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5章 合肥某地铁站的深基坑施工监测分析 | 第68-84页 |
·深基坑监测目的及意义 | 第68页 |
·深基坑工程施工计划及监测内容 | 第68-70页 |
·施工计划 | 第68-69页 |
·监测主要内容 | 第69-70页 |
·深基坑支护结构监测方案 | 第70-78页 |
·支护结构顶部(冠梁)的水平位移监测 | 第71-72页 |
·支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 第72-75页 |
·支护桩桩身应力监测 | 第75-76页 |
·预应力锚索轴力监测 | 第76-77页 |
·监测频率 | 第77-78页 |
·预警值确定 | 第78-80页 |
·支护结构的监测数据分析 | 第80-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研究结论 | 第84-85页 |
·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