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体育论文--文体活动论文--游戏论文--活动性游戏论文

投壶文化历史变迁与继承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导论第12-17页
 一、选题依据第12-13页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任重道远第12页
  (二) 人们对休闲的需求越来越高第12页
  (三) 投壶 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第12-13页
 二、文献综述第13-15页
  (一) 投壶的缘起第13页
  (二) 投壶的发展历程第13-14页
  (三) 投壶形制的演变第14页
  (四) 投壶与礼第14-15页
  (五) 投壶与道教文化第15页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16页
  (一) 研究目的第15页
  (二) 研究意义第15-16页
 四、研究方法第16页
  (一) 文献资料法第16页
  (二) 访谈法第16页
 五、研究的创新第16-17页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投壶——初期的快速发展第17-31页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体育第17-18页
  (一) 战争促进了体育运动的发展第17-18页
  (二) 生产力提高、经济迅速发展带来了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第18页
  (三) 学术繁荣影响着体育的发展第18页
 二、“射礼”之细出投壶第18-21页
  (一) 投壶,射之细也第19-20页
  (二) 射礼第20-21页
 三、投壶之礼第21-26页
  (一) 史书记载的“投壶之礼”第21-22页
  (二) 投壶所用之物第22页
  (三) 投壶主宾与司射第22-23页
  (四) 投壶的程序第23-26页
 四、政治色彩浓重第26-27页
 五、用具和游戏规则第27-28页
 六、参与人群第28-29页
 七、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三章 秦汉三国时期的投壶——游戏化发展期第31-37页
 一、秦汉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第31-32页
  (一) 世风的演变对体育的影响第32页
  (二) 体育的发展受到了“重文轻武”观念的限制第32页
  (三) 关于休闲娱乐方式的争论第32页
 二、投壶用具第32-33页
 三、规则和玩法第33-35页
 四、参与人群第35-36页
 五、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投壶——多样化发展期第37-42页
 一、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第37-38页
 二、投壶的创新第38-40页
  (一) 改革用壶,突出“骁”的技法第39页
  (二) 改革计“算”的方法第39-40页
 三、参与人群第40-41页
 四、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投壶——鼎盛时期第42-47页
 一、隋唐时期体育发展的历史背景第42页
  (一) 发展体育所必需的物质基础第42页
  (二) 统治阶层都大力提倡并参加体育第42页
  (三) 隋唐两代人民都具有乐生、贵生的人生态度生活第42页
 二、隋唐时期的体育发展概况第42-43页
 三、中外体育交流概况第43-44页
  (一) 隋唐和朝鲜的体育交流第43-44页
  (二) 隋唐和日本的交流第44页
  (三) 隋唐和印度的体育交流第44页
 四、投壶游戏的发展状况第44-46页
  (一) 参与人群第44-45页
  (二) 投壶的玩法改进第45-46页
 五、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六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投壶——活跃时期第47-51页
 一、宋、辽、金、元时期的历史背景第47-48页
 二、《投壶新格》第48-49页
 三、投壶的发展状况第49-50页
 四、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七章 明清及民国时期的投壶——衰落期第51-55页
 一、明清及民国时期历史背景第51-52页
 二、用具和玩法第52-53页
 三、参与人群第53-54页
 四、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八章 投壶游戏兴衰原因分析第55-59页
 一、投壶兴盛的原因第55-56页
  (一) 非常有利的社会基础第55页
  (二) 投壶---适宜性极强的运动第55页
  (三) 投壶是修身观德的“古礼”、教育教化的手段第55-56页
 二、投壶衰败的原因第56-58页
  (一) 不利的社会环境的影响第56-57页
  (二) 投壶自身的不足第57页
  (三) 体育新旧并立,国人“喜新厌旧”第57-58页
  (四) 投壶在发展过程中,“教”与“乐”彻底分离第58页
 三、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九章 投壶游戏在当代第59-72页
 一、投壶游戏的特点第59-60页
  (一) 投壶是典型的“轻体育”第59页
  (二) 投壶是心神合一的运动第59-60页
  (三) 投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第60页
 二、投壶游戏在当代的逐渐复苏第60-65页
  (一) 国内各地举办的投壶游戏第60-64页
  (二) 杭州射潮国艺馆的“投壶”第64-65页
 三、投壶游戏的时代价值第65-68页
  (一) 投壶的休闲价值第65-66页
  (二) 投壶的健身价值第66页
  (三) 投壶的健心价值第66-67页
  (四) 投壶的教育价值第67页
  (五) 投壶游戏的社会价值第67-68页
 四、投壶游戏的进一步推广与继承第68-70页
  (一) 加强政府的导向作用第68页
  (二) 摆脱束缚,将投壶游戏引入学校,借助教育平台传播投壶第68-69页
  (三) 投壶爱好者的自发组织第69页
  (四) 媒体的大力宣传,呼吁社会关注第69-70页
  (五) 对投壶项目相应的商机开发第70页
  (六) 举办各类表演和比赛,丰富文化生活,加强文化交流第70页
 五、本章小结第70-72页
结论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影响高校网球发球教学质量因素的研究
下一篇:山东省高尔夫运动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