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论文

清末民初“儿童公育”思想研究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第9-10页
  一、选题缘由第9页
  二、研究意义第9-10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第10-13页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二、研究趋势第12-13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3-14页
  一、研究思路第13页
  二、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二章 清末民初“儿童公育”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第14-25页
 第一节 清末民初“儿童公育”思想的来源第14-19页
  一、传统思想文化的启蒙第14-15页
  二、西方“女权主义”学说的推动第15-17页
  三、深受“互助论”的影响第17-18页
  四、日本“新村主义”的启迪第18-19页
 第二节 清末民初“儿童公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第19-25页
  一、传统中国旧式大家制度的破产第20-21页
  二、妇女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的产物第21-23页
  三、解决儿童教育问题的迫切需求第23-25页
第三章 清末民初“儿童公育”思想的发展演变第25-41页
 第一节 清末民初“儿童公育”思想的酝酿与萌芽第25-31页
  一、康有为儿童公养公教的理想第25-27页
  二、清末“癸卯学制”与蒙养院的设立第27-29页
  三、蔡元培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第29-31页
 第二节 清末民初“儿童公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第31-37页
  一、“儿童公育”思想的兴起第31-33页
  二、“儿童公育”思想的质疑:“非儿童公育”思想的提出第33-34页
  三、“儿童公育”问题的论战:以恽代英、杨效春辩论为例第34-37页
 第三节 清末民初“儿童公育”思想的转型与消退第37-41页
  一、五四运动以后“儿童公育”思想的转型第37-39页
  二、幼稚园的兴起与“儿童公育”思想的消退第39-41页
第四章 清末民初“儿童公育”思想的评价第41-46页
 第一节 清末民初“儿童公育”思想的历史作用第41-43页
  一、促进了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第41-42页
  二、推动了近代中国学前幼儿教育社会化的进程第42-43页
 第二节 清末民初“儿童公育”思想的历史局限性第43-46页
  一、夸大了公育制度的社会功能与社会作用第43-44页
  二、片面追求儿童的公养与公教第44-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致谢第50-5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晚清上海城市社会生活研究--以《图画日报》为中心
下一篇:民国安徽政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