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虚拟学习社区的设计与实现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9-11页
1 引言第11-16页
   ·研究背景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2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3-14页
     ·研究内容第13-14页
     ·研究方法第14页
   ·研究创新之处第14-16页
2 虚拟学习社区的概念和相关理论第16-26页
   ·社区与虚拟社区的相关概念第16-19页
     ·社区的含义第16-17页
     ·虚拟社区的含义第17-19页
   ·虚拟学习社区的相关概念第19-22页
     ·虚拟学习社区第19-20页
     ·虚拟学习社区的特征第20-22页
   ·虚拟学习社区的互动传播理论第22-26页
     ·互动传播的含义第22-23页
     ·互动传播的模式及类型第23-25页
     ·互动理论对虚拟学习社区平台的启示第25-26页
3 虚拟学习社区平台的设计第26-43页
   ·设计原则第26页
   ·WebCT、Blackboard平台现状的分析第26-29页
     ·两大教学平台的主要功能第27-28页
     ·两大平台面临的挑战第28-29页
   ·MOOC平台现状的分析第29-31页
     ·MOOC平台的优势与意义第29-30页
     ·MOOC平台面临的挑战第30-31页
   ·虚拟学习社区的特点与优势第31-33页
   ·现有虚拟学习社区存在的不足第33-35页
   ·基本框架设计第35-37页
     ·社区组织形式的比较第35-36页
     ·框架设计第36-37页
   ·模块设计第37-43页
     ·虚拟学习社区的激励机制设计第37-40页
     ·虚拟学习社区的具体功能模块第40-43页
4 虚拟学习社区平台的定制第43-58页
   ·平台选择第43-45页
     ·选择标准第43页
     ·平台选择第43-45页
   ·主界面设计第45-49页
     ·首页第45-47页
     ·快捷入口第47-48页
     ·资源分享模块第48-49页
   ·各主要功能模块实现第49-58页
     ·注册登录的实现第49-50页
     ·学科讨论的实现第50-52页
     ·资源共享的实现第52-53页
     ·精品课程分享的实现第53页
     ·积分排行制度的实现第53-56页
     ·小组功能的实现第56-58页
5 总结与展望第58-62页
   ·研究总结第58页
   ·系统的不足与后续工作第58-59页
     ·系统的不足第58-59页
     ·后续工作第59页
   ·对虚拟学习社区的思考第59-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作者简历第64-66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力资本投资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研究--基于教育和健康的角度
下一篇:教学资源自动文摘系统的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