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分红能力评估体系研究--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1. 导论 | 第13-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6-19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9-26页 |
·公司现金股利的影响因素 | 第19-24页 |
·公司特征因素与现金股利 | 第19-22页 |
·公司治理因素与现金股利 | 第22-24页 |
·分配动机与现金股利 | 第24页 |
·现金股利支付与市场反应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理论分析 | 第26-29页 |
·股利信号理论 | 第26-27页 |
·股利生命周期理论 | 第27-28页 |
·优序融资理论 | 第28-29页 |
4. 分红能力评估体系的构建 | 第29-48页 |
·现金股利影响因素概述 | 第29-30页 |
·上市公司分红能力评估体系指标的选择 | 第30-36页 |
·盈利能力 | 第30-31页 |
·盈利的稳定性 | 第31-32页 |
·可供分配的资产 | 第32页 |
·公司的历史成长性 | 第32-33页 |
·公司的投资机会 | 第33-34页 |
·债务融资能力 | 第34页 |
·公司规模 | 第34-35页 |
·行业特征 | 第35-36页 |
·样本选择 | 第36-38页 |
·数据来源 | 第36-37页 |
·不具备分配资格的样本 | 第37页 |
·具备分配资格的样本 | 第37-38页 |
·分红能力评估体系指标的筛选 | 第38-42页 |
·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 | 第38-39页 |
·指标二次筛选 | 第39-41页 |
·分红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 第41-42页 |
·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42-46页 |
·建立层次结构 | 第42-43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3-45页 |
·两两比较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 第45-46页 |
·指标权重表 | 第46页 |
·公司分红能力评估体系 | 第46-48页 |
5. 分红能力评估体系的运用 | 第48-56页 |
·各指标标准值的计算 | 第48-49页 |
·评估体系有效性分析 | 第49-51页 |
·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分红能力分析 | 第51-56页 |
·分红上市公司所具备的分红能力 | 第51-52页 |
·未分红上市公司所具备的分红能力 | 第52-53页 |
·不同分红能力公司的分红情况 | 第53-54页 |
·具有投资机会的公司的分红情况与分红能力分析 | 第54-5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6-60页 |
·研究结论 | 第56-57页 |
·政策建议 | 第57-58页 |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附录 | 第64-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