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7-12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7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0页 |
四、研究创新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电视节目“主持人群”的发展概述 | 第12-16页 |
一、“主持人群”的界定 | 第12页 |
二、“主持人群”的形成原因与背景 | 第12-15页 |
(一)“主持人群”——受众新审美下的诉求 | 第13-14页 |
(二)“主持人群”——媒体新竞争下的创新 | 第14-15页 |
注释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主持人群”节目的特点 | 第16-26页 |
一、电视节目“主持人群”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16-17页 |
(一)循着“主持人群”发展的脉络,“主持人群”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 第16-17页 |
(二)“主持人群”现状 | 第17页 |
二、电视“主持人群”栏目的案例分析 | 第17-21页 |
(一)《天天向上》——“天天兄弟” | 第17-20页 |
(二)《快乐大本营》——“快乐家族” | 第20-21页 |
三、“主持人群”品牌营销 | 第21-23页 |
(一)打造品牌“主持人群”及栏目 | 第21-22页 |
(二)“主持人群”及栏目营销策略 | 第22-23页 |
(三)主持人群及栏目的价值 | 第23页 |
四、“主持人群”节目的特点 | 第23-25页 |
(一)主持人角色的定位——塑造全民偶像 | 第23页 |
(二)节目嘉宾功能弱化——颠覆传统观念 | 第23-24页 |
(三)节目内容的戏剧化——制造噱头冲突 | 第24页 |
(四)节目设置的竞技性——激发娱乐精神 | 第24页 |
(五)主持特点的个性化——满足审美期待 | 第24-25页 |
(六)语言交际反传统性——实现娱乐效果 | 第25页 |
注释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电视“主持人群”的发展优势与存在问题 | 第26-28页 |
一、优势 | 第26-27页 |
(一)复杂化:便于情绪的传递与感染 | 第26页 |
(二)多元化:满足受众的不同审美需求 | 第26页 |
(三)统一性:适合栏目的分工协作 | 第26-27页 |
二、存在问题 | 第27页 |
(一)缺少文化内涵 | 第27页 |
(二)个别主持边缘化 | 第27页 |
(三)节目制作成本增加 | 第27页 |
(四)过于掩盖嘉宾风采 | 第27页 |
注释 | 第27-28页 |
第四章 对“主持人群”现象研究的启示与展望 | 第28-33页 |
一、启示 | 第28-29页 |
(一)防范娱乐效应泛滥化,端正节目创作态度 | 第28-29页 |
(二)防范主持团队中心化,保障嘉宾主体地位 | 第29页 |
(三)防范主持风格低俗化,追求主流文化精髓 | 第29页 |
(四)防范主持形态极端化,认清节目发展规律 | 第29页 |
二、展望 | 第29-32页 |
(一)对于“主持人群”的结构模式探索 | 第29-31页 |
(二)对于主持人应具备素质的思考 | 第31-32页 |
注释 | 第32-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