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8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8-23页 |
| ·选题的依据、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 ·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和工作思路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3-38页 |
| ·汉中盆地的构造背景 | 第23-30页 |
| ·秦岭造山带 | 第23-26页 |
| ·龙门山断裂带 | 第26-27页 |
| ·勉略构造带 | 第27-28页 |
| ·松潘-甘孜造山带 | 第28-29页 |
| ·大巴山推覆构造带 | 第29-30页 |
| ·汉中盆地发育与演化特征 | 第30-33页 |
| ·基底形成时期 | 第30页 |
| ·盖层发育时期 | 第30-31页 |
| ·新构造运动时期 | 第31-33页 |
| ·地球物理特征 | 第33-36页 |
| ·资料概述 | 第34页 |
| ·区域航磁异常特征 | 第34-35页 |
| ·区域布格重力异常特征 | 第35-36页 |
| ·现今地壳形变特征 | 第36-38页 |
| 第三章 汉中盆地第四纪地层及地貌 | 第38-58页 |
| ·汉中盆地第四纪地层 | 第40-44页 |
| ·全新统(Q_h) | 第40页 |
| ·上更新统(Q_p~3) | 第40-42页 |
| ·中更新统(Q_p~2) | 第42-43页 |
| ·下更新统(Q_p~3) | 第43-44页 |
| ·汉中盆地内部地貌类型 | 第44-54页 |
| ·中、低山地貌 | 第44-45页 |
| ·低山丘陵地貌 | 第45页 |
| ·河流阶地地貌 | 第45-51页 |
| ·冲、洪积扇状地貌 | 第51-54页 |
| ·区域地貌特征 | 第54-56页 |
| ·区域河流阶地 | 第54-55页 |
| ·区域冲、洪积扇状地貌 | 第55-56页 |
| ·小结 | 第56-58页 |
| 第四章 汉中盆地周缘断裂活动性研究 | 第58-88页 |
| ·汉中盆地内主要断裂活动特征 | 第58-66页 |
| ·汉中盆地北缘断裂活动性 | 第58-62页 |
| ·汉中盆地南缘断裂活动性 | 第62-66页 |
| ·龙门山北东段主要断裂活动特征 | 第66-86页 |
| ·青川断裂 | 第67-78页 |
| ·茶坝-林庵寺断裂 | 第78-81页 |
| ·梁山南缘断裂 | 第81-86页 |
| ·小结 | 第86-88页 |
| 第五章 秦岭中部地区新生代隆升AFT热年代学分析 | 第88-108页 |
| ·磷灰石裂变径迹(AFT)测年 | 第88-90页 |
| ·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及退火数据的地质含义 | 第90-93页 |
| ·秦岭北部太白山及华山地区新生代隆升 | 第93-94页 |
| ·秦岭南部米仓山新生代隆升 | 第94-96页 |
| ·秦岭中部云雾山新生代隆升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 | 第96-108页 |
| ·地质背景及样品采集 | 第98-99页 |
| ·磷灰石裂变径迹结果及解释 | 第99-102页 |
| ·秦岭隆升模式及相关构造问题讨论 | 第102-108页 |
| 第六章 汉中盆地构造演化探讨 | 第108-126页 |
| ·汉中盆地第四纪活动特征研究 | 第108-116页 |
| ·汉中盆地第四纪以来断裂活动特征 | 第108-109页 |
| ·汉中盆地内部地貌面分布特征及其对构造活动的响应 | 第109-114页 |
| ·汉中盆地第四纪以来构造活动的东西差异 | 第114-116页 |
| ·汉中盆地构造演化探讨 | 第116-121页 |
| ·汉江谷地地貌的形成及汉江的演化 | 第116-117页 |
| ·汉中盆地发育起始时间探讨 | 第117-118页 |
| ·汉中盆地发育的动力学机制 | 第118-120页 |
| ·龙门山断裂带对汉中盆地发育演化的构造影响 | 第120-121页 |
| ·汉中盆地构造演化进程 | 第121-122页 |
| ·汉中盆地地区地震危险性分析 | 第122-126页 |
| ·区域地震活动特征及断裂滑动速率研究 | 第122-124页 |
| ·汉中盆地潜在发震能力评估 | 第124-126页 |
| 第七章 主要认识、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26-133页 |
| ·主要认识与结论 | 第126-131页 |
| ·汉中盆地地层、地貌特征 | 第126-127页 |
| ·汉中盆地周缘断裂的几何展布、运动性质及活动性研究 | 第127-128页 |
| ·汉中盆地北侧秦岭中部地区的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 | 第128-129页 |
| ·汉中盆地的构造演化 | 第129-130页 |
| ·汉中盆地的第四纪构造特征 | 第130页 |
| ·汉中盆地地区地震危险性评估 | 第130-131页 |
| ·论文创新及应用价值 | 第131-132页 |
| ·不足之处 | 第132-1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3-144页 |
| 致谢 | 第144-146页 |
| 作者简介 | 第146-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