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体制论文

基于恶意收购的上市公司反收购策略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17页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研究现状第12-14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研究的思路、方法及创新点第14-17页
第二章 上市公司反收购策略的研究基础第17-23页
   ·上市公司收购与反收购第17-19页
     ·上市公司收购第17页
     ·上市公司收购方式第17-19页
     ·上市公司反收购第19页
   ·反收购理论基础第19-21页
     ·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第19-20页
     ·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第20页
     ·外部监督理论第20-21页
   ·上市公司反收购的积极意义第21-23页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的恶意收购第23-33页
   ·恶意收购的形成背景和趋势第23-27页
     ·恶意收购的形成背景第23-24页
     ·恶意收购的定义第24页
     ·恶意收购判定标准第24-25页
     ·恶意收购的发展趋势第25-27页
   ·我国上市公司恶意收购的统计分析第27-29页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架构的发展第27-28页
     ·我国上市公司恶意收购的统计分析第28-29页
   ·恶意收购对上市公司的影响第29-33页
     ·恶意收购对目标公司治理、战略以及绩效的影响第29-30页
     ·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更加注重公司的市值管理第30-31页
     ·更多的上市公司不断增设反收购措施第31页
     ·监管机构将面临新的挑战第31-33页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的反收购策略第33-43页
   ·反收购策略实施的法律环境第33-35页
   ·反收购策略实施的具体法律制度第35-36页
   ·反收购的策略第36-39页
     ·预防性策略第36-38页
     ·反击性策略第38-39页
   ·反收购策略的决策权模式第39-43页
第五章 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体系的构建第43-51页
   ·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防御体系的构建第43-45页
     ·自身防御体系第43页
     ·事前防御体系第43-44页
     ·事中防御体系第44-45页
     ·事后防御体系第45页
   ·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的实例分析第45-51页
     ·公司背景第45-46页
     ·高调举牌不合常理第46-47页
     ·反收购策略的运用第47-48页
     ·反收购成功的启示第48-51页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第51-55页
   ·结论第51-52页
   ·展望第52-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第57-59页
致谢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
下一篇:传统价值观视野下员工职业延迟满足的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