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国内外拱坝的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拱坝体型优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本文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拱坝的特点 | 第12-14页 |
·拱坝的结构特征及分类 | 第12-13页 |
·拱坝的受力特征与安全性 | 第13-14页 |
·拱坝的经济特征 | 第14页 |
·论文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创新点 | 第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摆线双曲拱坝的几何特性 | 第15-27页 |
·摆线 | 第15-18页 |
·摆线的形成 | 第15页 |
·摆线坐标系及方程推导 | 第15-16页 |
·摆线的性质 | 第16页 |
·将摆线作为拱坝线型的思考 | 第16-18页 |
·摆线拱坝坐标系及坐标转换 | 第18-19页 |
·拱坝工程坐标系的建立 | 第18-19页 |
·拱坝计算坐标系的建立 | 第19页 |
·坐标系的转换 | 第19页 |
·摆线拱坝拱圈的计算 | 第19-21页 |
·摆线拱坝拱冠梁的计算 | 第21-23页 |
·摆线拱坝拱冠梁断面基本参数 | 第21-22页 |
·拱冠梁上下游面曲线的拟合 | 第22-23页 |
·摆线拱坝横逢的布置 | 第23-24页 |
·铅直面横缝分缝方法 | 第23-24页 |
·扭曲面横缝分缝方法 | 第24页 |
·摆线拱坝三维实体模型建立 | 第24-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摆线拱坝的应力计算 | 第27-54页 |
·拱坝应力分析方法——结构力学法 | 第27-29页 |
·多拱梁法——五向协调 | 第27-29页 |
·多拱梁法——四向协调 | 第29页 |
·多拱梁法——三向协调 | 第29页 |
·拱冠梁法 | 第29页 |
·拱坝体型及应力控制指标 | 第29-31页 |
·拱坝体型几何参数控制指标 | 第30页 |
·拱坝应力控制指标 | 第30-31页 |
·摆线拱坝结构计算及简化计算相关理论 | 第31-34页 |
·结构力学——超静定拱结构理论 | 第31-32页 |
·变厚拱相关高斯积分理论 | 第32-33页 |
·摆线拱坝相关计算 | 第33-34页 |
·摆线拱坝拱冠梁法——悬臂梁计算 | 第34-41页 |
·拱冠梁剪力计算 | 第34-35页 |
·拱冠梁轴力计算 | 第35-36页 |
·拱冠梁弯矩计算 | 第36-38页 |
·载荷作用下悬臂梁径向变位计算 | 第38-41页 |
·摆线拱坝拱冠梁法——拱圈计算 | 第41-45页 |
·拱圈内力计算(H,V,M) | 第41-44页 |
·拱圈变位计算 | 第44-45页 |
·摆线拱坝在静水压力作用下载荷的分配及体型优化 | 第45-46页 |
·拱圈与拱梁载荷分配方法 | 第45页 |
·摆线拱坝上下游面的应力计算及体型优化 | 第45-46页 |
·工程算例 | 第46-53页 |
·坝高的确定 | 第46-49页 |
·自编应力计算软件及体型优化 | 第49-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摆线拱坝 ANSYS 三维形体建模 | 第54-68页 |
·有限元法基本理论 | 第54-55页 |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 | 第54页 |
·有限元法的基本求解步骤 | 第54-55页 |
·有限元法的优点 | 第55页 |
·有限元计算软件 ANSYS 简介 | 第55-57页 |
·ANSYS 软件简介 | 第55-56页 |
·ANSYS 建模方法 | 第56-57页 |
·ANSYS 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 第57-58页 |
·ANSYS 在体型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 第57页 |
·ANSYS 在施工仿真中的应用 | 第57页 |
·ANSYS 在抗震中的应用 | 第57页 |
·ANSYS 在渗流仿真中的应用 | 第57-58页 |
·APDL 命令流简介 | 第58页 |
·ANSYS 建模方法及改进 | 第58-61页 |
·建模规则 | 第58页 |
·ANSYS 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58-61页 |
·建模方法的改进 | 第61页 |
·摆线拱坝基于 VB 的 APDL 命令流编制及.MAC 文件的运用 | 第61-67页 |
·mac 文件的优势 | 第61-62页 |
·APDL 命令流主要程序 | 第62-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摆线拱坝有限元应力分析 | 第68-84页 |
·工程概况 | 第68页 |
·ANSYS 中的前处理 | 第68-70页 |
·实体模型网格划分 | 第70-71页 |
·荷载组合 | 第71-83页 |
·各荷载单独作用下的应力分析 | 第71-75页 |
·各荷载组合结果 | 第75-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7页 |
·结论 | 第84-85页 |
·展望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