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增长模型选择及区域趋同性分析--基于PMG估计方法
|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意义 | 第9-11页 |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二、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 一、 本文的研究目标和思路 | 第11-12页 |
| 二、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第三节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13-15页 |
| 一、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3页 |
| 二、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经济增长趋同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22页 |
| 第一节 经济增长趋同的理论综述 | 第15-17页 |
| 一、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 第15-16页 |
| 二、 新增长理论 | 第16-17页 |
| 第二节 国内外学者对经济增长趋同的研究 | 第17-22页 |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8-20页 |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0-21页 |
| 三、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模型选择 | 第22-28页 |
|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模型推导介绍 | 第22-25页 |
| 一、 基于扩展的索罗经济增长模型推导介绍 | 第22-24页 |
| 二、 基于卢卡斯经济增长模型推导介绍 | 第24页 |
| 三、 新古典经济与新增长理论模型的异同点 | 第24-25页 |
| 第二节 经济增长模型的计量方法 | 第25-28页 |
| 一、 动态固定效应估计方法(DFE) | 第26页 |
| 二、 MG和PMG估计方法 | 第26-27页 |
| 三、 Wald系数检验 | 第27-28页 |
| 第四章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实证分析 | 第28-46页 |
| 第一节 样本选择和指标衡量 | 第28-30页 |
| 一、 样本省份的选择 | 第28页 |
| 二、 指标构建及数据来源 | 第28-30页 |
| 第二节 经济增长趋同性分析 | 第30-35页 |
| 一、 σ趋同分析 | 第31-32页 |
| 二、 绝对β趋同分析 | 第32-33页 |
| 三、 俱乐部趋同分析 | 第33-35页 |
| 第三节 经济增长模型选择与条件趋同分析 | 第35-39页 |
| 一、 经济增长模型选择实证分析 | 第35-36页 |
| 二、 经济增长模型的计量检验 | 第36-37页 |
| 三、 条件β趋同分析 | 第37-39页 |
| 第四节 省域间增长差异的因素分析 | 第39-46页 |
| 一、 省域间经济增长模型设定 | 第39-40页 |
| 二、 控制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 第40-43页 |
| 三、 实证结果及可能的解释 | 第43-46页 |
|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6-49页 |
| 第一节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46-47页 |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