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927年)论文--国民党南京政府(1927年以后)论文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政治剿共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绪论第11-14页
 一、选题缘起第11页
 二、学术史回顾第11-12页
 三、思路、方法和资料第12-14页
第一章 南昌行营的成立第14-28页
 第一节 南昌行营成立的原因第14-15页
  一、红军的壮大第14-15页
  二、控制全国政权的需要第15页
 第二节 南昌行营成立的过程第15-16页
 第三节 南昌行营的组织结构第16-23页
  一、成立初的组织结构第16页
  二、南昌行营的改组第16-18页
  三、改组后的组织结构一览第18-23页
 第四节 人事第23-26页
 第五节 行营经费第26-28页
第二章 南昌行营剿共中的政治政策第28-42页
 第一节 强制武装民众协助剿共第29-30页
 第二节 编练保甲第30-31页
  一、行营成立前江西保甲编练情况第30-31页
  二、行营成立后的保甲编练情况第31页
 第三节 对红军根据地进行物资封锁第31-37页
  一、《封锁匪区办法》的颁布第32-34页
  二、对粮食的封锁第34-35页
  三、封锁中存在的问题第35-36页
  四、福建事变对封锁的影响第36-37页
 第四节 碉堡政策第37-39页
  一、碉堡政策的确立第37页
  二、碉堡的建设第37-39页
 第五节 大力修建军事用公路第39-40页
 第六节 加强剿共宣传第40-42页
第三章 南昌行营的农村政策第42-48页
 第一节 撤销部分苛捐杂税第42页
 第二节 赈济灾民第42-43页
 第三节 推行各种合作社第43-45页
 第四节 备仓积谷调节粮食第45-46页
 第五节 调和与民众关系第46-48页
第四章 办理新收复地区善后的政策第48-54页
 第一节 土地处理第49-50页
 第二节 推行利用合作预备社救济农村金融第50-51页
 第三节 补助农村农具、耕牛等第51页
 第四节 实施特种教育第51-52页
 第五节 将部分根据地居民移出第52-53页
 第六节 对清乡善后事务的监督第53-54页
第五章 南昌行营的军政政策第54-61页
 第一节 南昌行营对国民党军政人员的政策第54-57页
  一、对军政人员的监控第54-55页
  二、对军政人员的激励与扶助第55-57页
 第二节 南昌行营针对红军俘虏的军政政策第57-61页
  一、引诱红军士兵投诚第57页
  二、处理红军俘虏的政策第57-61页
第六章 政治剿共措施的效用第61-65页
 第一节 对军事胜利的间接促进作用第61-62页
  一、物质封锁的效用第61页
  二、编练保甲的效用第61-62页
 第二节 对军事胜利的直接促进作用第62-65页
  一、修筑碉堡的效用第62-63页
  二、大力建设军事用公路的效用第63页
  三、强制推行武装民众的效用第63-65页
结语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致谢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业学大寨运动--以江苏省宿迁县为个案的研究
下一篇:江苏省“大跃进”运动的重要转折--中共江苏省委三届十三次全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