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诊断通信管理软件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2-16页 |
·国外诊断技术的发展及趋势 | 第12-13页 |
·国内诊断技术的发展及趋势 | 第13-14页 |
·AUTOSAR 的发展 | 第14-16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以及意义 | 第16-17页 |
·本文结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汽车诊断通信技术基础 | 第19-33页 |
·AUTOSAR 技术基础 | 第19-25页 |
·虚拟功能总线 | 第19-20页 |
·层次结构 | 第20-22页 |
·基础软件配置 | 第22-24页 |
·AUTOSAR 诊断服务 | 第24-25页 |
·诊断协议技术基础 | 第25-29页 |
·诊断协议介绍 | 第25-27页 |
·诊断数据格式 | 第27-29页 |
·非排放相关诊断服务 | 第29-31页 |
·排放相关诊断服务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AUTOSAR 诊断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33-43页 |
·体系结构 | 第33-34页 |
·诊断事件管理器(DEM) | 第34-37页 |
·DEM 功能设计 | 第34-36页 |
·DEM 系统状态 | 第36页 |
·DEM 的交互接口 | 第36-37页 |
·开发错误跟踪器(DET) | 第37-38页 |
·诊断通信管理器(DCM) | 第38-42页 |
·DCM 功能设计 | 第38-39页 |
·DCM 的系统状态 | 第39-40页 |
·DCM 的交互接口 | 第40-42页 |
·错误处理方式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诊断通信管理器的设计与实现 | 第43-69页 |
·软件系统结构 | 第43-46页 |
·DCM 总体数据结构 | 第44-45页 |
·对全局资源的加/解锁 | 第45-46页 |
·消息收发管理设计 | 第46-52页 |
·缓存分配策略 | 第48页 |
·PduId 设计 | 第48-49页 |
·消息收发数据结构 | 第49-51页 |
·运行机制 | 第51-52页 |
·会话管理设计 | 第52-56页 |
·会话分类与切换 | 第52-54页 |
·S3Server 定时器设计 | 第54-55页 |
·切换通知机制实现 | 第55-56页 |
·安全级管理设计 | 第56-60页 |
·安全级请求过程 | 第56-57页 |
·安全级的状态切换 | 第57-58页 |
·安全级延时时钟 | 第58-60页 |
·多协议管理设计 | 第60-64页 |
·多协议支持数据结构 | 第61-62页 |
·多协议处理流程 | 第62-64页 |
·响应管理设计 | 第64-66页 |
·响应待决数据结构 | 第64-65页 |
·响应待决处理流程 | 第65-66页 |
·服务管理设计 | 第66-68页 |
·服务实现数据结构 | 第67页 |
·服务处理流程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符合性测试设计与实现 | 第69-81页 |
·AUTOSAR 符合性测试 | 第69-72页 |
·认证方式 | 第69-70页 |
·符合性测试意义 | 第70-71页 |
·符合性测试流程 | 第71-72页 |
·DCM 符合性测试设计 | 第72-79页 |
·静态测试 | 第72页 |
·动态测试 | 第72-79页 |
·测试结果 | 第79-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六章 模拟测试环境设计与实验 | 第81-88页 |
·模拟测试环境 | 第81-84页 |
·硬件环境 | 第81-82页 |
·软件环境 | 第82-84页 |
·测试实施举例 | 第84-87页 |
·SI 0x10 服务测试 | 第84-85页 |
·SI 0x27 服务测试 | 第85-86页 |
·SI 0x22 服务测试 | 第86-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8-90页 |
·工作总结 | 第88-89页 |
·未来展望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
攻硕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