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 ·汽车产业的发展 | 第13页 |
| ·汽车电子产业的概况 | 第13-14页 |
| ·车载软件与 AUTOSAR | 第14-15页 |
| ·车载软件及其标准化 | 第14-15页 |
| ·AUTOSAR 组织及标准 | 第15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16页 |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相关技术基础 | 第17-22页 |
| ·车载网络总线 | 第17-18页 |
| ·AUTOSAR 架构及其通信服务 | 第18-21页 |
| ·AUTOSAR 的层次结构 | 第18-19页 |
| ·AUTOSAR 中的通信服务 | 第19-21页 |
| ·AUTOSAR 方法学基础 | 第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对通信机制的研究与分析 | 第22-42页 |
| ·虚拟功能总线——最上层的抽象 | 第22-25页 |
| ·VFB 的基本概念 | 第22-23页 |
| ·SW-C,端口和接口 | 第23页 |
| ·VFB 与系统配置 | 第23-24页 |
| ·VFB 中的通信模型 | 第24-25页 |
| ·运行时环境——VFB 在单个 ECU 中的实现 | 第25-32页 |
| ·RTE 的基本概念 | 第25-26页 |
| ·RTE 与 AUTOSAR 方法学 | 第26-27页 |
| ·与 RTE 相关的通信结构 | 第27-30页 |
| ·RTE 中的通信场景 | 第30-31页 |
| ·RTE 中的通信对 COM 的映射 | 第31-32页 |
| ·COM 和 PDU Router——对总线的抽象 | 第32-41页 |
| ·对 OSEK COM 的分析 | 第32-35页 |
| ·对 AUTOSAR COM 的分析 | 第35-39页 |
| ·对 PDU Router 的分析 | 第39-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COM 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42-61页 |
| ·COM 模块的整体结构 | 第42-47页 |
| ·COM 模块与其他模块的交互 | 第42-43页 |
| ·重要数据结构的设计 | 第43-47页 |
| ·启动和模块控制的设计与实现 | 第47-49页 |
| ·COM 模块的初始化 | 第47-48页 |
| ·I-PDU 组的启动和关闭 | 第48-49页 |
| ·发送过程的设计与实现 | 第49-54页 |
| ·I-PDU 发送模式的选择 | 第50-51页 |
| ·发送模式的实现 | 第51-53页 |
| ·发送调度的实现 | 第53-54页 |
| ·接收过程的设计与实现 | 第54-58页 |
| ·接收过滤的实现 | 第55-56页 |
| ·回调处理的实现 | 第56-57页 |
| ·接收截止时间监控 | 第57页 |
| ·接收调度的实现 | 第57-58页 |
| ·信号组的设计与实现 | 第58-60页 |
| ·信号组的发送过程 | 第58-59页 |
| ·信号组的接收过程 | 第59页 |
| ·信号组和组信号的比较 | 第59-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五章 PDU ROUTER 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61-79页 |
| ·PDU Router 模块的整体结构 | 第61-64页 |
| ·PDU Router 模块与其他模块的交互 | 第61-62页 |
| ·重要数据结构的设计 | 第62-64页 |
| ·路由表查找方法的设计 | 第64-65页 |
| ·发送缓存的设计 | 第65-68页 |
| ·接口网关操作的整体流程 | 第65-66页 |
| ·发送缓存的管理 | 第66-68页 |
| ·TP 缓存的设计 | 第68-76页 |
| ·TP 网关操作的整体流程 | 第68-71页 |
| ·TP 缓存的管理 | 第71-76页 |
| ·PDU Router 的状态与最小路由 | 第76-78页 |
| ·PDU Router 的状态管理 | 第76-77页 |
| ·最小路由的设计与实现 | 第77-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第六章 对 COM 和 PDU ROUTER 模块的测试 | 第79-89页 |
| ·符合性测试 | 第79-84页 |
| ·符合性测试的概况 | 第79页 |
| ·TTCN-3 的基本信息 | 第79-81页 |
| ·符合性测试的执行 | 第81-82页 |
| ·符合性测试的结果分析 | 第82-84页 |
| ·模拟环境测试 | 第84-88页 |
| ·测试环境的搭建 | 第84-85页 |
| ·模拟环境测试的方法 | 第85-86页 |
| ·运行测试结果分析 | 第86-88页 |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9-90页 |
| ·工作总结 | 第89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89-90页 |
| 致谢 | 第90-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3页 |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