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荒山绿化的地域性特色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20页 |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 ·国内外有关荒山绿化的研究现状 | 第8-13页 |
| ·国外荒山绿化的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国内荒山绿化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国内外有关地域性特色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国外地域性特色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国内地域性特色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8-19页 |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 第2章 相关概念综述 | 第20-26页 |
| ·荒山绿化 | 第20页 |
| ·荒山绿化的概念 | 第20页 |
| ·荒山绿化的作用 | 第20页 |
| ·地域性特色 | 第20-22页 |
| ·地域的概念 | 第20-21页 |
| ·地域性的概念 | 第21页 |
| ·地域性特色的概念 | 第21-22页 |
| ·荒山绿化地域性特色的含义 | 第22-24页 |
| ·表层含义——独特性 | 第22-23页 |
| ·潜层含义——适宜性 | 第23-24页 |
| ·荒山绿化地域性特色的表达 | 第24-25页 |
| ·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 | 第24页 |
| ·适宜性与独特性关系的处理 | 第24-25页 |
| ·小结 | 第25-26页 |
| 第3章 乌鲁木齐市荒山绿化实地调查与分析 | 第26-36页 |
| ·乌鲁木齐市荒山绿化的概述 | 第26-30页 |
| ·乌鲁木齐市荒山绿化的现状 | 第26-27页 |
| ·乌鲁木齐市荒山绿化的产生和发展 | 第27-29页 |
| ·乌鲁木齐市荒山绿化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 ·乌鲁木齐市荒山绿化实地调查分析 | 第30-34页 |
| ·植物物种组成分析 | 第30-32页 |
| ·植物群落结构分析 | 第32-33页 |
| ·植物群落观赏特性分析 | 第33-34页 |
| ·小结 | 第34-36页 |
| ·植物选择不恰当 | 第35页 |
| ·地域特色不显著 | 第35页 |
| ·植物结构不合理 | 第35-36页 |
| 第4章 乌鲁木齐市荒山绿化的地域性特色营建策略 | 第36-46页 |
| ·营建荒山绿化地域性特色 SWOT 分析 | 第36-39页 |
| ·优势分析(Strength) | 第36-37页 |
| ·劣势分析(Weakness) | 第37-38页 |
| ·机遇(Opportunity) | 第38页 |
| ·威胁(Threat) | 第38-39页 |
| ·乌鲁木齐市荒山绿化地域性特色的营建策略 | 第39-45页 |
| ·宏观层面 | 第39-41页 |
| ·微观层面 | 第41-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第5章 典型案例分析 | 第46-55页 |
| ·红光山荒山绿化建设案例 | 第46-48页 |
| ·红光山荒山绿化概况 | 第46页 |
| ·红光山地域特色展现 | 第46-47页 |
| ·红光山未来展望 | 第47-48页 |
| ·鲤鱼山荒山绿化建设案例 | 第48-49页 |
| ·鲤鱼山荒山绿化概况 | 第48页 |
| ·鲤鱼山地域性特色展现 | 第48-49页 |
| ·鲤鱼山未来展望 | 第49页 |
| ·雅马里克山荒山绿化建设案例 | 第49-52页 |
| ·雅马里克山概况 | 第49-50页 |
| ·雅马里克山地域性特色展现 | 第50-51页 |
| ·雅马里克山未来展望 | 第51-52页 |
| ·雪莲山荒山绿化建设案例 | 第52-55页 |
| ·雪莲山荒山绿化概况 | 第52页 |
| ·雪莲山地域性特色展现 | 第52-54页 |
| ·雪莲山未来展望 | 第54-55页 |
| 第6章 结语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作者简历 | 第62-63页 |
| 附录 A | 第63-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