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害诱导油蒿挥发性物质在害虫寄主选择中的作用机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1 引言 | 第10-19页 |
| ·油篙的重要性 | 第10页 |
| ·油蒿主要害虫及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 ·植物挥发性物质在植食性昆虫寄主选择中的作用机制 | 第11-17页 |
| ·健康植物挥发性物质在群落结构中的作用机制 | 第11-12页 |
| ·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性物质在群落结构中的作用机制 | 第12-17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7页 |
| ·研究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 2 不同处理条件下油蒿主要挥发物组分 | 第19-26页 |
| ·试验材料 | 第19页 |
| ·供试植株 | 第19页 |
| ·供试昆虫 | 第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 ·油蒿的处理方式 | 第19页 |
| ·挥发物的采集 | 第19-20页 |
| ·挥发物成分分析 | 第20页 |
| ·挥发物成分鉴定 | 第20-2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1-24页 |
| ·不同处理情况下油蒿挥发物成分的鉴定与比较 | 第21-24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24-26页 |
| ·结论 | 第24页 |
| ·讨论 | 第24-26页 |
| 3 油蒿主要挥发物单体对害虫的触角电位测定 | 第26-30页 |
| ·试验材料 | 第26页 |
| ·供试样品 | 第26页 |
| ·供试昆虫 | 第26页 |
|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 ·样品处理 | 第26-27页 |
| ·试验方法 | 第27页 |
| ·数据分析 | 第2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7-29页 |
| ·沙篙大粒象 | 第27-28页 |
| ·沙蒿尖翅吉丁 | 第28-29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29-30页 |
| ·结论 | 第29页 |
| ·讨论 | 第29-30页 |
| 4 油蒿的主要挥发物单体对害虫的行为反应测定 | 第30-34页 |
| ·试验材料 | 第30页 |
| ·供试样品 | 第30页 |
| ·供试昆虫 | 第30页 |
| ·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 ·样品处理方式 | 第30页 |
| ·行为反应测定 | 第30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0-3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3页 |
| ·沙蒿大粒象 | 第31-32页 |
| ·沙蒿尖翅吉丁 | 第32-33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33-34页 |
| ·结论 | 第33页 |
| ·讨论 | 第33-34页 |
| 5 不同处理方法的油蒿活体植株对害虫的行为测定 | 第34-37页 |
| ·试验材料 | 第34页 |
| ·供试样品 | 第34页 |
| ·供试昆虫 | 第34页 |
| ·研究方法 | 第34页 |
| ·油蒿处理方式 | 第34页 |
| ·行为反应测定 | 第34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6页 |
| ·沙蒿大粒象 | 第34-35页 |
| ·沙蒿尖翅吉丁 | 第35-36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36-37页 |
| ·结论 | 第36页 |
| ·讨论 | 第36-37页 |
| 6 结论和讨论 | 第37-39页 |
| ·结论 | 第37页 |
| ·讨论 | 第37-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6页 |
| 个人简介 | 第46-47页 |
| 导师简介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