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农业资源类型及评价论文

江汉平原耕地质量与粮食生产能力时空耦合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9页
1 绪论第19-27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9-20页
     ·研究背景第19页
     ·研究意义第19-20页
   ·研究综述第20-27页
     ·有关耕地质量的界定第20-22页
     ·耕地数量质量空间变化研究进展第22-23页
     ·粮食生产能力变化研究进展第23-24页
     ·耕地质量与粮食生产能力时空耦合研究现状第24-25页
     ·汉平原相关研究现状第25-27页
2 研究方案第27-33页
   ·研究目的与内容第27-28页
     ·研究目的第27页
     ·研究内容第27-28页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8-33页
3 耕地质量指标体系第33-42页
   ·耕地质量与粮食生产能力的内涵第33-34页
     ·耕地质量的内涵第33页
     ·粮食生产能力的内涵第33-34页
   ·汉平原耕地质量与粮食生产能力指标体系第34-37页
     ·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4-36页
     ·关键指标内涵第36-37页
   ·指标度量方法第37-42页
     ·评价指标的定量化第37页
     ·评价指标的标准化第37-38页
     ·权重确定方法第38-39页
     ·主要指标度量方法第39-42页
4 江汉平原耕地数量时空演变第42-77页
   ·江汉平原耕地数量时序变化研究第42-49页
     ·耕地数量变化第42-44页
     ·人均耕地变化第44-47页
     ·耕地变化的区域差异第47-49页
   ·江汉平原耕地数量空间格局与特征变化分析第49-73页
     ·30a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图谱分析第49-58页
     ·耕地流量变化分析第58-62页
     ·耕地动态度变化分析第62-66页
     ·耕地重心变化分析第66-67页
     ·耕地景观格局变化分析第67-69页
     ·县域耕地变化的空间格局演变第69-73页
   ·耕地变化驱动机制分析第73-77页
     ·社会经济因素第73-75页
     ·政策因素第75-77页
5 江汉平原耕地质量时空演变第77-97页
   ·耕地等别的划分第77-89页
     ·耕地分等理论与计算方法第77-80页
     ·等别划定第80-89页
   ·耕地质量等别时空演变第89-92页
     ·各等别面积变化对比分析第89页
     ·耕地质量等别的空间格局演变第89-92页
   ·县域耕地质量空间格局分析第92-95页
     ·县域耕地质量类型分区第92-93页
     ·耕地质量类型分区与地形空间匹配特征第93-94页
     ·耕地质量等别与GDP的关系第94-95页
   ·小结第95-97页
6 江汉平原粮食生产能力时空演变第97-141页
   ·粮食生产力变化第97-112页
     ·粮食现实生产力变化第98-107页
     ·粮食潜力产能估算第107-112页
   ·粮食生产格局演变第112-119页
     ·粮食产量重心变化第112-116页
     ·粮食生产空间自相关分析第116-119页
   ·粮食安全与生产可持续能力空间分异研究第119-131页
     ·研究方法第120-121页
     ·结果分析第121-131页
   ·种植制度时空变化第131-138页
     ·计算依据与方法第132-133页
     ·气候变化与空间分布第133-136页
     ·种植一级区划界限变动第136-137页
     ·双季稻种植北界变动第137-138页
     ·小结第138页
   ·粮食生产能力时空演变驱动机制研究第138-141页
     ·影响因素分析第138-140页
     ·粮食安全保障建议第140-141页
7 耕地与粮食生产能力时空耦合第141-161页
   ·耕地质量因子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第141-143页
     ·研究方法第141-142页
     ·结果分析第142-143页
   ·耕地资源变化对粮食产能影响第143-146页
   ·耕地与粮食生产重心拟合模型第146-148页
     ·模型方法第146页
     ·结果分析第146-148页
   ·耕地与粮食生产敏感度时空演化第148-152页
     ·研究方法第148-149页
     ·结果分析第149-152页
   ·耕地与农业劳动力时空耦合第152-161页
     ·研究方法第152-153页
     ·结果分析第153-161页
8 结论与展望第161-164页
   ·主要结论第161-162页
   ·创新点第162页
   ·研究展望第162-164页
参考文献第164-173页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博士)第173-174页
致谢第174页

论文共1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语方言否定范畴比较研究
下一篇: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甾醇载体蛋白-2的生理功能及转录调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