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2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9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9页 |
(三)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四)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五) 、创新体现 | 第10-12页 |
一、 普朗克及 20 世纪的法国与新古典主义音乐的发展概况 | 第12-20页 |
(一)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法国的社会背景 | 第12-13页 |
(二) 、20 世纪音乐的概况 | 第13页 |
(三) 、简述新古典主义音乐的产生与发展 | 第13-14页 |
(四) 、普朗克简介 | 第14-20页 |
1、 生活简介 | 第14-15页 |
2、 创作道路 | 第15-16页 |
3、 音乐风格 | 第16页 |
4、 钢琴作品与风格 | 第16-17页 |
5、 普朗克钢琴作品创作过程 | 第17-18页 |
6、 对普朗克产生影响的风格因素 | 第18-20页 |
二、 普朗克《双钢琴协奏曲》的音乐分析 | 第20-33页 |
(一) 、音乐本体分析 | 第20-21页 |
(二) 、以普朗克《d 小调双钢琴协奏曲》为例比较新旧古典主义风格的异同 | 第21-33页 |
1、 调式调性 | 第21-24页 |
2、 和声 | 第24页 |
3、 传统三度和弦叠置 | 第24-27页 |
4、 曲式结构 | 第27-30页 |
5、 织体方面 | 第30-33页 |
三、 演奏技巧的分析 | 第33-45页 |
(一) 、触键的把握 | 第33-35页 |
(二) 、旋律 | 第35-40页 |
(三) 、速度变化的把握 | 第40-43页 |
(四) 、踏板的运用 | 第43-45页 |
四、 从普朗克双钢琴协奏曲看双钢琴协奏曲演奏中的配合 | 第45-51页 |
(一) 、演奏配合的要点提示 | 第45-48页 |
1、 物色搭档 | 第45页 |
2、 慎重选曲 | 第45-46页 |
3、 初步练习 | 第46页 |
4、 配合练习 | 第46页 |
5、 眼神交流 | 第46-47页 |
6、 踏板的使用 | 第47页 |
7、 分辨音色 | 第47页 |
8、 即兴能力的重要性 | 第47-48页 |
9、 挑选合适的钢琴 | 第48页 |
(二) 、练习中的合作 | 第48页 |
(三) 、演奏者与指挥的配合 | 第48-49页 |
(四) 、与乐队的配合 | 第49-51页 |
1、 与乐队的交流 | 第49-50页 |
2、 与乐队个别成员的交流 | 第50-51页 |
五、 由普朗克的作品演奏引申对内蒙古地区双钢琴演奏教学的启示 | 第51-56页 |
(一) 、列举内蒙古地区部分高校钢琴合作课的教学现状 | 第51-53页 |
1、 内蒙古师范大学 | 第51-52页 |
2、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 第52-53页 |
(二) 、对内蒙古地区双钢琴演奏与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 第53-56页 |
1、 转变思想观念 | 第53-54页 |
2、 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 第54页 |
3、 教材的充实 | 第54-55页 |
4、 带动全区相关各高校重视并实施钢琴重奏课 | 第55-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