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9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3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公允价值计量与盈余信息质量文献综述 | 第22-25页 |
·文献研究小结 | 第25页 |
·本文结构及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本文结构 | 第25-26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7-29页 |
第2章 公允价值与盈余信息可靠性理论研究 | 第29-36页 |
·公允价值相关理论 | 第29-32页 |
·公允价值概念界定 | 第29-30页 |
·公允价值计量的决策有用观 | 第30-31页 |
·公允价值计量的净盈余观 | 第31页 |
·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收益观 | 第31-32页 |
·盈余信息可靠性相关理论 | 第32-36页 |
·盈余管理概念界定 | 第32页 |
·盈余信息质量与盈余质量的区别 | 第32-33页 |
·盈余信息可靠性的定义与内容 | 第33-36页 |
第3章 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信息可靠性影响理论分析 | 第36-43页 |
·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信息可靠性影响分析 | 第36-40页 |
·公允价值计量的盈余信息更真实 | 第36-37页 |
·公允价值计量的盈余信息可靠性得到保证 | 第37页 |
·公允价值计量假设和估值不损害盈余信息可靠性 | 第37-38页 |
·估值技术不断成熟为公允价值计量提供方法 | 第38页 |
·制度完善是公允价值计量的保障 | 第38-40页 |
·公允价值计量信息可靠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40-43页 |
·交易市场因素 | 第40-41页 |
·经济环境因素 | 第41页 |
·政治因素 | 第41-42页 |
·技术因素 | 第42-43页 |
第4章 公允价值准则变迁及其影响分析 | 第43-51页 |
·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发展历程 | 第43-45页 |
·公允价值引入阶段(1998—2000 年) | 第43-44页 |
·限制公允价值应用(2001—2006 年) | 第44-45页 |
·全面有条件使用公允价值(2007 年至今) | 第45页 |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及其影响 | 第45-51页 |
·公允价值对长期股权投资及企业合并计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计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计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公允价值对债务重组计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公允价值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计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第5章 公允价值准则变迁对盈余信息可靠性影响实证研究 | 第51-64页 |
·研究设计 | 第51-55页 |
·研究假设 | 第51-53页 |
·模型选择 | 第53-55页 |
·样本筛选 | 第55页 |
·实证分析 | 第55-64页 |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信息可靠性检验 | 第55-57页 |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信息价值相关性检验 | 第57-62页 |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信息可靠性与价值相关性综合分析 | 第62-6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5页 |
·研究结论 | 第64页 |
·研究局限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附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