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16页 |
摘要 | 第16-19页 |
ABSTRACT | 第19-2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23-37页 |
·转基因低酚棉 | 第23-26页 |
·转基因抗虫低酚棉 | 第25页 |
·转基因抗除草剂低酚棉 | 第25-26页 |
·转基因抗虫有酚棉 | 第26-36页 |
·转基因抗虫棉及杂交棉生育特点 | 第27-29页 |
·转基因抗虫棉及杂交棉早衰 | 第29-31页 |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杂种优势研究 | 第31-36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6-37页 |
第二章 转Bt基因低酚棉近等基因系生理性状与蛋白表达差异 | 第37-5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40页 |
·试验材料 | 第37页 |
·试验设计 | 第37页 |
·取样与分析 | 第37-4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0-55页 |
·Bt基因导入对低酚棉农艺产量纤维性状的影响 | 第40-42页 |
·Bt基因导入对低酚棉叶绿素、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42-44页 |
·Bt基因导入对低酚棉矿质元素、可溶性糖及蛋白的影响 | 第44-45页 |
·Bt基因导入对低酚棉抗氧化酶及MDA含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Bt基因导入对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46-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三章 转基因耐除草剂低酚棉近等基因系生理性状与蛋白表达差异 | 第56-7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6-57页 |
·试验材料 | 第56页 |
·试验设计 | 第56-57页 |
·取样与分析 | 第5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7-71页 |
·EPSPS基因导入对低酚棉农艺、产量及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 | 第57-58页 |
·EPSPS基因导入对低酚棉叶绿素、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58-62页 |
·EPSPS基因导入对低酚棉矿质元素、可溶性糖及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62-64页 |
·EPSPS基因导入对低酚棉抗氧化酶及MDA含量的影响 | 第64-65页 |
·EPSPS基因导入对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65-71页 |
·小结 | 第71-72页 |
第四章 转Bt抗虫棉与常规棉不完全双列杂交生理生化及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 第72-10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2-74页 |
·试验材料 | 第72-73页 |
·田间试验设计 | 第73页 |
·取样与分析 | 第73页 |
·数据处理 | 第73-7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4-101页 |
·生理生化和经济性状的平均表现 | 第74页 |
·遗传分析及聚类分析 | 第74-85页 |
·杂种优势分析 | 第85-89页 |
·遗传贡献率分析 | 第89-101页 |
·讨论 | 第101-103页 |
·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五章 转Bt抗虫棉与常规棉双列杂交生理生化及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 第104-13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04-105页 |
·试验材料 | 第104页 |
·田间试验设计 | 第104-105页 |
·取样与分析 | 第105页 |
·数据处理 | 第10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05-130页 |
·生理生化、农艺和经济性状的平均表现 | 第105页 |
·遗传分析及聚类分析 | 第105-116页 |
·杂种优势分析 | 第116-118页 |
·遗传贡献率分析 | 第118-130页 |
·讨论 | 第130-131页 |
·小结 | 第131-132页 |
第六章 转Bt基因抗虫棉与常规棉正反交生理生化及产量性状遗传分析 | 第132-15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32-133页 |
·试验材料 | 第132页 |
·田间试验设计 | 第132页 |
·取样分析与数据处理 | 第132-1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33-157页 |
·生理生化、农艺和经济性状的平均表现 | 第133页 |
·遗传分析及聚类分析 | 第133-144页 |
·杂种优势分析 | 第144-147页 |
·遗传贡献率分析 | 第147-157页 |
·讨论 | 第157-158页 |
·小结 | 第158-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159-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