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和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6-40页 |
1 植物诱导抗虫反应及主要的信号途径 | 第16-27页 |
·植物诱导抗虫反应 | 第16-17页 |
·虫害诱导的植物体内主要信号途径及其相互作用 | 第17-27页 |
2 植物ICS基因及其对植物防御途径的调节 | 第27-32页 |
·ICS基因在水杨酸信号途径中的作用 | 第27-29页 |
·植物中异分支酸合成酶参与的抗性反应 | 第29-32页 |
3 HPL基因及其产物GLV对植物防御反应的调控 | 第32-37页 |
·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基因HPL | 第32-34页 |
·HPL及其产物GLV在植物防御中的作用 | 第34-37页 |
4 目的意义与研究思路 | 第37-40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7-38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8-40页 |
第二章 水稻异分支酸合成酶基因OSICS特征分析 | 第40-59页 |
1 引言 | 第4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0-51页 |
·供试植物 | 第40-41页 |
·供试昆虫 | 第41页 |
·水稻处理 | 第41-42页 |
·水稻总RNA的提取、电泳、分光光度计检测其浓度和纯度及cDNA的制备 | 第42-44页 |
·供试载体 | 第44页 |
·供试菌株及酶 | 第44页 |
·水稻OsICS基因的克隆及产物的纯化 | 第44-45页 |
·与PMD19-T载体的连接 | 第45-46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重组质粒的转化 | 第46-47页 |
·重组质粒的提取 | 第47页 |
·重组质粒酶切鉴定及目的片段测序 | 第47页 |
·ICS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 第47-48页 |
·水稻OsICS编码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 第48-49页 |
·水稻OsICS的表达谱分析 | 第49-5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1-57页 |
·水稻OsICS基因的克隆 | 第51-52页 |
·水稻OsICS蛋白结构分析 | 第52-53页 |
·水稻OsICS系统树分析 | 第53-54页 |
·水稻OsICS编码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 第54页 |
·水稻OsICS的器官表达谱 | 第54-55页 |
·水稻OsICS的诱导表达谱 | 第55-57页 |
4 讨论 | 第57-59页 |
第三章 水稻OSICS反义抑制突变体的获得 | 第59-73页 |
1 引言 | 第5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9-66页 |
·供试水稻 | 第59页 |
·供试昆虫 | 第59页 |
·水稻OsICS反义表达载体构建 | 第59-60页 |
·反义抑制ICS转基因水稻的获得 | 第60-63页 |
·纯合子筛选 | 第63页 |
·Southern杂交检测转基因水稻T-DNA插入拷贝数 | 第63-65页 |
·定量PCR检测水稻OsICS基因表达水平 | 第65页 |
·反义抑制OsICS基因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65-6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6-72页 |
·反义表达载体构建 | 第66-67页 |
·植物转化及纯合品系筛选 | 第67-68页 |
·Southern杂交鉴定T-DNA拷贝数 | 第68-69页 |
·定量PCR检测水稻OsICS基因表达水平 | 第69-70页 |
·反义抑制OsICS基因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70-72页 |
4 讨论 | 第72-73页 |
第四章 水稻OSICS对SA信号途径的调控及其抗虫功能分析 | 第73-90页 |
1 引言 | 第7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73-76页 |
·供试水稻 | 第73页 |
·供试昆虫 | 第73页 |
·水稻处理 | 第73页 |
·JA和SA含量测定 | 第73-74页 |
·乙烯(ET)含量测定 | 第74-75页 |
·胰蛋白酶抑制剂TrypPls含量测定 | 第75页 |
·生物测定 | 第75-76页 |
·数据分析 | 第7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76-88页 |
·OsICS参与调控SA合成 | 第76-79页 |
·OsICS不影响ET合成 | 第79页 |
·OsICS不影响TrypPIs合成 | 第79-80页 |
·OsICS对BPH行为的影响 | 第80-84页 |
·OsICS对WBPH行为的影响 | 第84-87页 |
·OsICS不影响SSB幼虫的生长 | 第87-88页 |
4 讨论 | 第88-90页 |
第五章 水稻OSHPL3的表达谱分析及其对GLV途径的调控 | 第90-106页 |
1 引言 | 第9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90-94页 |
·供试水稻 | 第90页 |
·供试昆虫 | 第90-91页 |
·水稻处理 | 第91页 |
·水稻总RNA的提取、电泳及cDNA第链合成 | 第91页 |
·定量PCR检测水稻OsHPL3基因表达水平 | 第91页 |
·水稻OsHPL3纯合子筛选 | 第91页 |
·Southern杂交检测转基因水稻T-DNA插入拷贝数 | 第91-92页 |
·反义品系沉默效果检测 | 第92-93页 |
·OsHPL3反义品系降低水稻植株的GLV含量 | 第93-94页 |
·反义抑制OsHPL3基因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94页 |
·数据分析 | 第9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94-104页 |
·水稻OsHPL3的诱导表达谱 | 第94-99页 |
·水稻OsHPL3反义品系纯合子的获得 | 第99-100页 |
·Southern杂交检测转基因水稻T-DNA插入拷贝数 | 第100页 |
·反义品系沉默效果检测 | 第100-101页 |
·OsHPL3反义品系降低水稻植株的GLV含量 | 第101-103页 |
·反义抑制OsHPL3基因不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 | 第103-104页 |
4 讨论 | 第104-106页 |
第六章 水稻OSHPL3介导的对WBPH抗性研究 | 第106-126页 |
1 引言 | 第106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06-109页 |
·供试水稻 | 第106页 |
·供试昆虫 | 第106-107页 |
·水稻处理 | 第107页 |
·白背飞虱生测 | 第107-108页 |
·各品系挥发物的捕集和分析 | 第108页 |
·稻虱缨小蜂选择性测定 | 第108-109页 |
·数据分析 | 第10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09-124页 |
·OsHPL3反义品系增加对WBPH的抗性 | 第109-112页 |
·外源GLV恢复OsHPL3对WBPH的抗性 | 第112-119页 |
·各品系挥发物的捕集和分析 | 第119-122页 |
·OsHPL3反义品系对WBPH天敌稻虱缨小蜂的影响 | 第122页 |
·外源GLV恢复OsHPL3对WBPH天敌稻虱缨小蜂的影响 | 第122-124页 |
4 讨论 | 第124-126页 |
第七章 本文小结与今后研究 | 第126-130页 |
1 本文小结 | 第126-128页 |
2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28页 |
3 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128-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48页 |
缩略词表 | 第148-150页 |
附录 | 第150-159页 |
附录A 载体示意图 | 第150-151页 |
附录B 主要的仪器 | 第151-152页 |
附录C 主要的试剂及来源 | 第152-155页 |
附录D 水稻转基因体系培养基配方 | 第155-158页 |
附录E 水稻室内培养液配方 | 第158-159页 |
作者简介 | 第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