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绪论 | 第7-24页 |
| ·本论文研究背景 | 第7-16页 |
| ·微光像增强器的工作原理及发展概况 | 第7-8页 |
| ·微光像增强器的几个技术指标及与像增强器荧光屏性能关联性 | 第8-13页 |
| ·微光像增强器的“代”及品质因数 | 第13-16页 |
| ·像增强器荧光屏发光性能研究的发展现状 | 第16-2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2页 |
|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工作 | 第22-24页 |
| ·本论文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 ·本论文主要的工作 | 第23-24页 |
| 2 像增强器荧光屏的理论基础 | 第24-34页 |
| ·引言 | 第24页 |
| ·像增强器荧光屏发光机理 | 第24-27页 |
| ·像增强器荧光屏的基本结构 | 第27页 |
| ·像增强器荧光屏的制作方法 | 第27-30页 |
| ·传统制屏方法 | 第28-29页 |
| ·新型制屏方法 | 第29-30页 |
| ·铝层制备方法 | 第30页 |
| ·像增强器荧光屏发光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30-33页 |
| ·像增强器荧光屏粉层对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31-32页 |
| ·像增强器荧光屏铝层对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32页 |
| ·像增强器荧光屏基底对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32-33页 |
| ·像增强器荧光屏工艺技术对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33页 |
| ·总结 | 第33-34页 |
| 3 像增强器荧光屏发光效率、分辨力(IMTF)测试分析及其品质因数建立 | 第34-49页 |
| ·引言 | 第34页 |
| ·像增强器荧光屏的发光效率 | 第34-39页 |
| ·像增强器荧光屏发光效率理论模型 | 第34-35页 |
| ·像增强器荧光屏发光效率测试原理及方法 | 第35-36页 |
| ·像增强器荧光屏发光效率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36-39页 |
| ·像增强器荧光屏分辨率及IMTF | 第39-43页 |
| ·像增强器荧光屏IMTF理论模型 | 第40-41页 |
| ·像增强器荧光屏IMTF测试原理及方法 | 第41页 |
| ·像增强器荧光屏IMTF的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41-43页 |
| ·像增强器荧光屏品质因数建立 | 第43-48页 |
| ·像增强器荧光屏品质因数的三种形式 | 第44页 |
| ·像增强器荧光屏品质因数的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4-48页 |
| ·总结 | 第48-49页 |
| 4 像增强器荧光屏光反馈测试分析及其品质因数优化 | 第49-53页 |
| ·引言 | 第49页 |
| ·像增强器荧光屏光反馈测试原理及方法 | 第49-50页 |
| ·像增强器荧光屏光反馈测试原理 | 第49-50页 |
| ·不同光强下的像增强器荧光屏透过率 | 第50页 |
| ·像增强器荧光屏光反馈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50-52页 |
| ·不同铝层厚度的像增强器荧光屏透过率 | 第50-51页 |
| ·像增强器荧光屏光反馈对微光像增强器背景的影响分析 | 第51-52页 |
| ·像增强器荧光屏品质因数优化 | 第52页 |
| ·总结 | 第52-53页 |
| 5 结论 | 第53-55页 |
| ·本文总结 | 第53-54页 |
| ·存在不足及工作展望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