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型感应逆变控制器的设计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智能型感应加热电源的概况和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智能型感应加热电源的研究与发展 | 第10-11页 |
| ·感应加热电源采用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 | 第10-11页 |
| ·国外感应加热电源发展现状 | 第11页 |
| ·国内感应加热电源发展现状 | 第11页 |
| ·智能型感应加热电源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关键技术 | 第11-13页 |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 2 智能型感应加热电源的设计方案 | 第15-36页 |
| ·感应加热技术的工作原理 | 第15-17页 |
| ·感应逆变控制器的实现功能 | 第17-18页 |
| ·系统选型 | 第18-25页 |
| ·功率器件的选择 | 第18页 |
| ·CPU的选择 | 第18-25页 |
| ·系统框架结构图 | 第25-27页 |
| ·感应加热电源负载的结构 | 第27-31页 |
| ·并联逆变器的工作状态 | 第31-32页 |
| ·并联谐振逆变器负载及谐振槽路特性 | 第32-34页 |
| ·并联谐振逆变器的调功方法 | 第34-35页 |
| ·并联谐振的频率跟踪 | 第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3 感应加热电源的主电路分析 | 第36-40页 |
| ·感应加热电源的主电路结构及波形 | 第36-37页 |
| ·主电路中的器件选型计算 | 第37-38页 |
| ·整流电路 | 第37页 |
| ·逆变电路 | 第37-38页 |
| ·负载电路 | 第38页 |
| ·阻容吸收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4 逆变电源控制电路的设计 | 第40-58页 |
| ·整流部分 | 第40-47页 |
| ·晶闸管整流电路及触发电路的原理分析 | 第40-41页 |
| ·同步电路的设计 | 第41-43页 |
| ·触发脉冲的产生原理及实现 | 第43-45页 |
| ·移相控制信号 | 第45页 |
| ·数字PI调节器 | 第45-46页 |
| ·整流脉冲驱动控制电路 | 第46-47页 |
| ·缺相及乱相保护设计 | 第47页 |
| ·逆变部分 | 第47-52页 |
| ·逆变器触发电路的设计 | 第47-48页 |
| ·锁相环(PLL)控制工作原理 | 第48-49页 |
| ·锁相环电路 | 第49-50页 |
| ·逆变脉冲驱动控制电路 | 第50-51页 |
| ·逆变超前角调节 | 第51页 |
| ·逆变器的选择及其工作原理分析 | 第51-52页 |
| ·负载部分 | 第52-53页 |
| ·电流电压反馈电路 | 第53-56页 |
| ·霍尔电流传感器 | 第54-56页 |
| ·人机接口部分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5 保护电路与电源电路的设计 | 第58-63页 |
| ·过流保护 | 第58-59页 |
| ·过压保护 | 第59页 |
| ·水压保护 | 第59-60页 |
| ·过热保护 | 第60-61页 |
| ·复位电路 | 第61页 |
| ·电源电路 | 第61-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6 智能型感应逆变器的软件设计 | 第63-69页 |
| ·CPLD部分 | 第63-65页 |
| ·单片机部分 | 第65-69页 |
| ·键盘输入模块 | 第65-66页 |
| ·显示模块 | 第66页 |
| ·数据采样模块 | 第66-67页 |
| ·PI调节模块 | 第67-69页 |
| 7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 ·总结 | 第69页 |
| ·展望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