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语言中的隐喻研究--以政府工作报告(2006-2010)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一、绪论 | 第7-11页 |
1、政治与语言的关系 | 第7页 |
2、政治语言的界定 | 第7-8页 |
3、隐喻理论研究综述 | 第8-9页 |
4、政治语言的隐喻研究概况 | 第9-11页 |
二、语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语料来源 | 第11-12页 |
2、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三、政治语言中的隐喻模式 | 第12-15页 |
1、政治语言中的隐喻模式举例 | 第13-14页 |
2、政治语言中隐喻模式的统计 | 第14-15页 |
四、政治语言中隐喻的工作机制 | 第15-35页 |
1、人体隐喻的工作机制 | 第16-19页 |
2、工程隐喻的工作机制 | 第19-22页 |
3、战争隐喻的工作机制 | 第22-26页 |
4、旅程隐喻的工作机制 | 第26-30页 |
5、水流隐喻的工作机制 | 第30-32页 |
6、植物隐喻的工作机制 | 第32-33页 |
7、容器隐喻的工作机制 | 第33页 |
8、家庭隐喻的工作机制 | 第33-34页 |
9、旗帜隐喻的工作机制 | 第34-35页 |
五、结论 | 第35-37页 |
1、政治语言中隐喻的使用特点 | 第35-36页 |
2、本文的局限性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