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一、引言 | 第10-16页 |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1、外省市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2、青岛市的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三)研究内容与基本思路 | 第15-16页 |
二、德租日据时期(1898-1922) | 第16-20页 |
(一)德占时期(1898-1914) | 第16-18页 |
1、德人的殖民统治和卫生机构 | 第16-17页 |
2、公共卫生方面的教育 | 第17-18页 |
(二)第一次日占时期(1914-1922) | 第18-20页 |
1、日人的殖民统治和卫生机构 | 第18-19页 |
2、公共卫生方面的教育 | 第19-20页 |
三、北京政府与第一次南京政府时期(1923—1937) | 第20-30页 |
(一)北京政府统治时期(1923-1928) | 第20-23页 |
1、城市卫生的管理状况 | 第20页 |
2、卫生防疫观念的转变 | 第20-23页 |
3、社会团体的活动 | 第23页 |
(二)第一次南京政府统治时期(1929—1937) | 第23-30页 |
1、社会宣传 | 第23-28页 |
2、民众教育馆和职业训练班 | 第28-30页 |
四、第二次日本侵占时期(1938-1945) | 第30-37页 |
(一)防疫宣传措施 | 第30-35页 |
1、防疫周运动 | 第30-31页 |
2、保健宣传 | 第31-32页 |
3、灭蝇运动 | 第32-34页 |
4、职业临时讲习班 | 第34-35页 |
(二)霍乱爆发时的制度惩罚 | 第35-37页 |
五、第二次南京政府时期(1945-1949) | 第37-49页 |
(一)公共卫生的学校教育 | 第37-44页 |
1、健康教育委员会 | 第37-38页 |
2、小学卫生导师暑期讲习班 | 第38-42页 |
3、师范学校的卫生课程 | 第42-44页 |
(二)公共卫生的社会教育 | 第44-49页 |
1、新生活运动十三周年纪念会 | 第44-45页 |
2、夏令卫生运动 | 第45-49页 |
六、青岛公共卫生教育的几个特点(1923-1949) | 第49-51页 |
(一)宣传方式多种多样 | 第49页 |
(二)学校教育逐渐发展 | 第49页 |
(三)卫生运动欠缺持久 | 第49页 |
(四)受众的消极依赖心理 | 第49-50页 |
(五)政府主导并垄断宣传 | 第50-51页 |
七、结语 | 第51-52页 |
八、附录 | 第52-66页 |
九、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