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9-19页 |
| ·研究区地理经济概况 | 第9-10页 |
|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 第10-11页 |
|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11-14页 |
| ·官地杂岩和变质核杂岩构造 | 第11-12页 |
| ·角闪石变形机制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动态重结晶作用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7页 |
| ·主要认识 | 第17-19页 |
| 第2章 角闪石变形特征及其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 ·角闪石的结晶学特征及滑移系 | 第19-20页 |
| ·角闪石的变形行为及其机制 | 第20-23页 |
| 第3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23-27页 |
| ·研究区地层分布 | 第23-24页 |
| ·研究区构造演化史 | 第24-27页 |
| ·太古代基底构造变形旋回 | 第24页 |
| ·印支或更早构造变形旋回 | 第24-25页 |
| ·燕山变形旋回 | 第25-26页 |
| ·喜马拉雅变形旋回 | 第26-27页 |
| 第4章 研究区构造变形特征 | 第27-31页 |
| ·房山变质核杂岩构造 | 第27-29页 |
| ·官地杂岩 | 第29-31页 |
| 第5章 北京西山角闪岩相残斑系角闪石显微构造变形特征 | 第31-36页 |
| ·显微构造特征 | 第31-36页 |
| 第6章 残斑系角闪石组构及亚微构造变形特征 | 第36-42页 |
| ·角闪石晶格优选方位 | 第36-39页 |
| ·亚微构造特征 | 第39-41页 |
| ·小结 | 第41-42页 |
| 第7章 角闪石矿物化学及温压条件分析 | 第42-47页 |
| ·角闪石矿物化学 | 第42-43页 |
| ·角闪石变形条件估算 | 第43-47页 |
| 第8章 结论与认识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 个人简介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