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抑郁症状与积极心理品质的相关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2页
1 文献综述第12-28页
   ·大学生抑郁症状概述第12-22页
     ·抑郁的界定第12-13页
     ·抑郁的研究理论第13-18页
     ·大学生抑郁症状的界定第18-19页
     ·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第19-21页
     ·大学生抑郁症状的研究方法第21-22页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概述第22-26页
     ·“积极心理品质”的概念第22-24页
     ·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现状第24-25页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研究概况第25-26页
   ·大学生抑郁症状与积极心理品质的相关研究第26-28页
2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28-30页
   ·问题的提出第28页
   ·研究意义第28-30页
     ·理论意义第28-29页
     ·现实意义第29-30页
3 研究设计第30-34页
   ·研究目的第30页
   ·研究假设第30-31页
   ·研究方法第31-34页
     ·研究对象第31页
     ·研究工具第31-33页
     ·数据处理第33-34页
4 结果与分析第34-46页
   ·大学生抑郁症状的特点第34-36页
     ·大学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第34页
     ·大学生抑郁得分在各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检验第34-35页
     ·本科院校不同年级大学生抑郁得分情况的差异检验第35页
     ·专科院校不同年级大学生抑郁得分情况的差异检验第35-36页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特点第36-42页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得分在各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检验第36页
     ·本科院校不同年级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得分情况的差异检验第36-37页
     ·专科院校不同年级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得分情况的差异检验第37页
     ·不同性别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第37-38页
     ·不同学校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第38-39页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第39-40页
     ·独生与非独生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第40-41页
     ·不同学科类型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第41-42页
   ·大学生抑郁症状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关系第42-46页
     ·有抑郁症状的大学生和无抑郁症状的大学生在积极心理品质各维度上的差异检验第43-44页
     ·大学生抑郁症状与积极心理品质的逐步回归分析第44-46页
5 结果讨论第46-53页
   ·关于大学生抑郁症状第46-47页
   ·关于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第47-50页
   ·关于大学生抑郁症状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关系第50-53页
6 结论第53-54页
7 创新与不足第54-55页
   ·创新第54页
   ·不足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附录第58-69页
后记第69-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意识加工条件下符号对数字语义加工的影响:行为和ERP研究
下一篇:共情半投射测试工具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