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以康定中学为研究对象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9页 |
第一部分 学习困难学生的研究概况 | 第9-18页 |
一、学困生概念的演变与界定 | 第9-10页 |
二 学困生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一) 国外学困生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二) 国内学困生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三 转化初中“学困生”的重要意义 | 第14-18页 |
第二部分 案例 | 第18-26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18-26页 |
第三部分 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分析 | 第26-34页 |
一 自身因素 | 第26-28页 |
二 环境因素 | 第28-34页 |
(一) 家庭环境 | 第28-30页 |
(二) 学校环境因素 | 第30-32页 |
(三) 社会环境因素 | 第32-34页 |
第四部分 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策略 | 第34-44页 |
一、学习困难学生转化的指导思想 | 第34页 |
二、学习困难学生转化的三个策略 | 第34-36页 |
(一) 教育心理学的转化策略:自我激励 | 第34-35页 |
(二) 教育社会学的转化策略:自我调整 | 第35页 |
(三) 学生之自我转化的策略:自主建构 | 第35-36页 |
三、转化学困生的具体方法 | 第36-41页 |
(一) 克服外在不利因素 | 第36-37页 |
(二) 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 | 第37-39页 |
(三) 改变学习方式,让学习更轻松,激发学习潜力 | 第39-40页 |
(四) 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 第40-41页 |
四、学生学习困难转化的补充策略 | 第41-44页 |
(一) 深化教育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 第41-42页 |
(二)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和师德修养教育 | 第42页 |
(三) 心理辅导的积极介入 | 第42页 |
(四) 加强与社会配合,争取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