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理论意义 | 第16页 |
·现实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7-49页 |
·研究对象综述 | 第17-20页 |
·留守儿童的概念 | 第17页 |
·留守儿童学习状况研究 | 第17-18页 |
·留守儿童情绪情感研究 | 第18-19页 |
·留守儿童认知方面的研究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综述 | 第20-35页 |
·心理弹性溯源 | 第20-21页 |
·心理弹性的涵义 | 第21-23页 |
·心理弹性的结构 | 第23-24页 |
·心理弹性的机制与理论模型 | 第24-27页 |
·心理弹性相关的几个效应 | 第27-28页 |
·自尊的概念 | 第28-29页 |
·自尊的理论研究 | 第29-32页 |
·情绪的概念 | 第32-33页 |
·情绪的相关研究 | 第33-35页 |
·研究方法综述 | 第35-46页 |
·心理弹性的研究方法 | 第35-37页 |
·自尊的研究方法 | 第37-38页 |
·情绪的研究方法 | 第38-39页 |
·认知加工偏向的涵义 | 第39-40页 |
·认知加工偏向的实验范式研究 | 第40-41页 |
·自尊的认知加工偏向研究 | 第41-44页 |
·情绪的认知加工偏向研究 | 第44-46页 |
·研究成果与不足 | 第46-49页 |
·已有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
·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47-49页 |
第三章 研究思路 | 第49-54页 |
·问题提出 | 第49-50页 |
·研究目的 | 第50页 |
·研究创新 | 第50-51页 |
·研究假设 | 第51页 |
·研究内容 | 第51页 |
·研究方法 | 第51-54页 |
·研究对象 | 第51-52页 |
·研究工具 | 第52-53页 |
·数据处理 | 第53页 |
·研究步骤 | 第53-54页 |
第四章 留守儿童心理弹性、自尊、情绪的特点 | 第54-64页 |
·研究目的 | 第54页 |
·研究假设 | 第54页 |
·研究内容 | 第54页 |
·研究方法 | 第54-56页 |
·研究对象 | 第54页 |
·研究工具 | 第54-55页 |
·研究步骤 | 第55-56页 |
问卷选取 | 第55页 |
施测过程 | 第55页 |
问卷处理 | 第55-56页 |
·数据处理 | 第56页 |
·研究结果 | 第56-58页 |
·留守儿童心理弹性、自尊、情绪在性别、年级等变量上的差异 | 第56-58页 |
·讨论 | 第58-63页 |
·留守儿童心理弹性、自尊及情绪的现状 | 第58-60页 |
·性别对心理弹性、自尊和情绪的影响 | 第60-61页 |
·年级对心理弹性、自尊和情绪的影响 | 第61页 |
·外出务工时间对心理弹性、自尊和情绪的影响 | 第61-62页 |
·外出人对心理弹性、自尊和情绪的影响 | 第62页 |
·监护人文化对心理弹性、自尊和情绪的影响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心理弹性对自尊加工偏向的影响实验 | 第64-74页 |
·研究目的 | 第64页 |
·研究假设 | 第64页 |
·研究内容 | 第64-65页 |
·研究方法 | 第65-68页 |
·实验设计 | 第65页 |
·研究对象 | 第65页 |
·实验材料和工具 | 第65-66页 |
·实验程序 | 第66-67页 |
·数据处理 | 第67-68页 |
·研究结果 | 第68-70页 |
·不同组别被试对各类词的反应时 | 第68-69页 |
·各组被试对各类词的注意加工偏向 | 第69-70页 |
·不同心理弹性被试对不同属性词汇回忆量的差异分析 | 第70页 |
·讨论 | 第70-73页 |
·不同组别被试对各类词反应时的分析 | 第70-72页 |
·不同心理弹性被试词汇回忆量的分析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心理弹性对情绪加工偏向的影响实验 | 第74-80页 |
·研究目的 | 第74页 |
·研究假设 | 第74页 |
·研究内容 | 第74页 |
·研究方法 | 第74-76页 |
·实验设计 | 第74页 |
·被试 | 第74-75页 |
·实验材料和工具 | 第75页 |
·实验程序 | 第75-76页 |
·数据处理 | 第76页 |
·研究结果 | 第76-77页 |
·被试对不同分组词汇的反应时 | 第76页 |
·各组被试对各类词加工偏向 | 第76-77页 |
·讨论 | 第77-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七章 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自尊、情绪的关系 | 第80-93页 |
·研究目的 | 第80页 |
·研究假设 | 第80页 |
·研究内容 | 第80页 |
·研究方法 | 第80-81页 |
·对象 | 第80页 |
·研究工具 | 第80-81页 |
·数据处理 | 第81页 |
·研究结果 | 第81-87页 |
·心理弹性与自尊、情绪的关系 | 第81-82页 |
·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分析 | 第82-84页 |
·心理弹性与自尊在内隐结构上的关系 | 第84-85页 |
·心理弹性与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在内隐结构上的关系 | 第85-86页 |
·自尊与情绪的外显、内隐对比分析 | 第86-87页 |
·讨论 | 第87-92页 |
·心理弹性与自尊、情绪的关系 | 第87-89页 |
·心理弹性与内隐自尊、内隐情绪的关系 | 第89-90页 |
·自尊、情绪的外显、内隐对比分析 | 第90-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八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93-95页 |
·研究结论 | 第93页 |
·研究总结 | 第93-94页 |
·教育启示 | 第94页 |
·研究反思 | 第94-95页 |
·研究对象方面的不足 | 第94页 |
·研究方法方面的不足 | 第94页 |
·实验材料方面的不足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9-100页 |
附录 | 第100-107页 |
附表一:青少年心理弹性问卷 | 第100-102页 |
附表二:自尊量表(SES) | 第102-103页 |
附表三:情绪量表 | 第103-104页 |
附表四:实验部分问卷 | 第104-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