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评价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9页 |
2 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研究理论基础 | 第19-29页 |
·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理论 | 第19-21页 |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 | 第19-20页 |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 第20-21页 |
·比较优势理论 | 第21页 |
·人才发展相关理论 | 第21-24页 |
·人才与创新人才的内涵 | 第21-22页 |
·人才聚集理论 | 第22-23页 |
·人才结构理论 | 第23-24页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4-27页 |
·人力资本的内涵及分类 | 第24-25页 |
·人力资本存量及结构 | 第25-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3 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阶段和趋势分析 | 第29-37页 |
·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阶段分析 | 第30-34页 |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阶段的划分及阶段性特征 | 第30-31页 |
·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阶段定位 | 第31-34页 |
·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 第34-35页 |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域的选择标准和原则 | 第34-35页 |
·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4 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资源供给分析 | 第37-47页 |
·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总量分析 | 第37-41页 |
·陕西人才资源特点分析 | 第37-39页 |
·陕西人才资源聚集分析 | 第39-40页 |
·陕西人力资本存量结构分析 | 第40-41页 |
·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结构协调性分析 | 第41-46页 |
·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结构偏离度分析 | 第41-44页 |
·陕西人才培养结构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协调性分析 | 第44-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5 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分析 | 第47-53页 |
·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创新性人才需求分析 | 第47-50页 |
·创新性人才能力特征分析 | 第47-48页 |
·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创新性人才需求分析 | 第48-50页 |
·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阶段对人才层次和结构的需求分析 | 第50-52页 |
·孕育和成长阶段对人才层次和结构的需求分析 | 第50-51页 |
·成熟阶段对人才层次和结构的需求分析 | 第51页 |
·衰退更替阶段对人才层次和结构的需求分析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6 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发展模式分析 | 第53-61页 |
·创新性人才与“引领型”人才战略 | 第53-54页 |
·创新性人才发展的主体功能分析 | 第54-55页 |
·企业是创新性人才发展的主体 | 第54页 |
·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创新性人才发展的摇篮 | 第54页 |
·中介机构是创新性人才发展的桥梁 | 第54-55页 |
·政府是创新性人才发展的整合体 | 第55页 |
·人才发展模式的提出 | 第55-56页 |
·人才发展模式的实施对策 | 第56-60页 |
·创新高校教育体系 | 第56-57页 |
·加大财税对人才发展的支持力度 | 第57页 |
·完善人才市场制度,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 第57-58页 |
·宣传创新思想,营造创新环境 | 第58页 |
·建立有效激励制度,吸引和留住创新性人才 | 第58-59页 |
·培育创新团队,聚集创新人才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7 结束语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附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