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民族学论文

湖北民族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研究背景第9-10页
     ·研究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理论发展趋势第11-1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理论发展趋势第12-14页
   ·研究目标、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4页
     ·研究目标第14页
     ·研究内容第14页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4页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可行性研究第14-16页
     ·研究方法第14-15页
     ·可行性分析第15页
     ·创新性分析第15-16页
第2章 生态农业的理论概述第16-21页
   ·生态农业的涵义第16页
   ·生态农业的特征第16-17页
       ·多样性第16页
     ·综合性第16-17页
       ·持续性第17页
       ·高效性第17页
   ·生态农业的层次第17-18页
     ·农产品生产层次第17页
     ·农业产业间层次第17页
     ·农产品消费过程层次第17-18页
   ·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第18-21页
     ·循环经济理论第18页
     ·生态人类学理论第18-19页
     ·生态经济学理论第19页
     ·农业生态学理论第19页
     ·环境经济学理论第19-20页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理论第20-21页
第3章 国内外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述评第21-29页
   ·国外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述评第21-24页
     ·瑞典——轮作型生态农业第21-22页
     ·菲律宾——玛雅农场第22页
     ·以色列——无土节水农业第22-23页
     ·美国——低投入可持续农业第23页
     ·日本——“环境保全型”可持续农业第23-24页
   ·国内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述评第24-26页
     ·南方“猪一沼一果”生态模式第24页
     ·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第24页
     ·西北地区“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第24-25页
     ·平原地区“生产生活循环链条”模式第25页
     ·农业生态园区循环模式第25-26页
   ·发展生态农业的技术支撑第26-29页
     ·清洁化生产技术第26页
     ·食物链加环技术第26页
     ·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第26-27页
     ·农业科学管理技术第27页
     ·生态系统结构优化技术第27-28页
     ·节水技术第28-29页
第4章 湖北民族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发展条件第29-34页
   ·农业发展概况第29-30页
   ·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第30-31页
     ·土地资源存量分析第30页
     ·农业污染分析第30页
     ·农业生态环境分析第30-31页
   ·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第31-32页
     ·实施“生态立州”战略的需要第31页
     ·充分利用农村废弃物资源的需要第31-32页
     ·国家产业政策的需要第32页
   ·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第32-34页
     ·有利于推动“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第32页
     ·有利于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第32-33页
     ·有利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第33-34页
第5章 湖北民族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分析第34-43页
   ·生态农业发展战略分析第34-35页
   ·生态农业发展现状第35-40页
     ·恩施州生态农业发展现状第35-37页
     ·长阳县生态农业发展现状第37-39页
     ·五峰县生态农业发展现状第39-40页
   ·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分析第40-43页
第6章 湖北民族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探讨第43-48页
   ·加强宣传引导第43页
   ·科学化布局第43-44页
   ·完善资金保障第44-45页
   ·提供技术支持第45-46页
   ·加强生态农业政策和法律建设第46页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第46-47页
   ·加强制度体系建设第47-48页
第7章 结束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和发表的科研论文情况第51-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研究--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下一篇:少数民族特困地区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问题研究--以恩施州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