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

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研究--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1章 绪论第7-17页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及思路第7-11页
     ·问题的提出第7-9页
     ·选题的意义第9页
     ·研究的思路第9-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1-16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1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6页
   ·重要概念界定第16-17页
     ·农村土地第16页
     ·农村土地流转第16-17页
第2章 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第17-22页
   ·土地产权理论第17-18页
   ·地租地价理论第18-19页
   ·规模经营理论第19-20页
   ·社区建设理论第20-22页
第3章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历史变迁第22-31页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历程第22-25页
     ·农民私有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阶段第22-23页
     ·农民私有土地所有权、集体公有土地使用权阶段第23页
     ·集体公有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阶段第23-24页
     ·集体公有土地所有权、农民私有土地使用权阶段第24-25页
   ·土地流转制度的发展历程第25-31页
     ·隐性发展阶段第25-27页
     ·显性发展阶段第27-31页
第4章 恩施州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分析第31-46页
   ·恩施州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第31-43页
     ·恩施州农村土地流转的总体情况第31页
     ·恩施州农村土地流转的五种模式第31-37页
     ·恩施州农村土地流转的经济社会效益分析第37-38页
     ·恩施州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第38-43页
   ·制约恩施州农村土地流转的根本因素第43-46页
第5章 恩施州农村土地流转整体推进探讨——“蜈蚣状”典型社区建设第46-54页
   ·用社区建设促进农村发展的经验第46-48页
   ·社区建设与土地流转的关系第48-49页
   ·“蜈蚣状”典型社区的构建和建设第49-54页
     ·“蜈蚣状”典型社区的基本模型第49-51页
     ·“蜈蚣状”典型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第51-54页
第6章 “蜈蚣状”典型社区建设的实例研究——高拱桥村发展模式考察第54-64页
   ·“高拱桥模式”的基本内容第54-58页
     ·“一轴四区”的村级政治、经济、文化核心区建设第54-57页
     ·“一体两翼”的农业核心区建设第57-58页
   ·高拱桥村土地流转基本情况及“高拱桥模式”对其的影响第58-59页
   ·从“高拱桥模式”看“蜈蚣状”典型社区建设对促进土地流转的作用第59-64页
     ·“高拱桥模式”是初级化的“蜈蚣状”典型社区建设模式第59页
     ·“蜈蚣状”典型社区建设促进山区农村土地流转的优势分析第59-62页
     ·“蜈蚣状”典型社区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第62-64页
第7章 完善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第64-68页
   ·建立农村“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土地产权关系和合理的地租地价标准第64页
   ·建立农民“进出”自由的土地流转机制第64页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土地流转市场体系第64-65页
   ·推进“蜈蚣状”典型社区建设,实现农村土地流转与社区建设互动发展第65-66页
   ·坚持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元,用整体规划实现山区农业规模效益第66页
   ·尊重农民意愿,加强土地流转引导第66页
   ·建立城乡“一对一”或“多对一”结对帮扶长效机制第66-67页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形成“城—镇—集”空间布局第67页
   ·注重建立效益和公平调节机制,避免出现新型贫富悬殊现象第67-68页
结论与展望第68-71页
 结论第68-70页
 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族乡治理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4个民族乡为例
下一篇:湖北民族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