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国内外不良地质灾害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岩爆 | 第11-13页 |
·断层 | 第13-14页 |
·岩溶 | 第14-16页 |
·涌水 | 第16-17页 |
·塌方 | 第17页 |
·偏压 | 第17-18页 |
·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公路隧道不良地质灾害预测方法 | 第19-47页 |
·岩爆灾害 | 第19-29页 |
·概述 | 第19-25页 |
·岩爆的预测方法 | 第25-29页 |
·断层地质 | 第29-31页 |
·概述 | 第29-30页 |
·断层的超前预报 | 第30-31页 |
·岩溶地质 | 第31-33页 |
·概述 | 第31-32页 |
·岩溶的预测方法 | 第32-33页 |
·涌水灾害 | 第33-39页 |
·概述 | 第33-36页 |
·涌水的预测方法 | 第36-39页 |
·塌方灾害 | 第39-43页 |
·概述 | 第39-41页 |
·塌方的预测方法 | 第41-43页 |
·偏压地形 | 第43-46页 |
·概述 | 第43-45页 |
·偏压隧道的判定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三章 公路隧道不良地质灾害的处治措施 | 第47-80页 |
·岩爆灾害的处治措施 | 第47-53页 |
·判断岩爆发生的指标 | 第47页 |
·岩爆的防治措施 | 第47-53页 |
·断层地质的处治措施 | 第53-57页 |
·处治原则 | 第53页 |
·处治方法 | 第53-57页 |
·岩溶地质的处治措施 | 第57-63页 |
·处治原则 | 第57-58页 |
·处治措施 | 第58-63页 |
·涌水灾害的处治措施 | 第63-69页 |
·处治原则 | 第63页 |
·处治措施 | 第63-69页 |
·塌方灾害处治措施 | 第69-74页 |
·处治原则 | 第69页 |
·处治措施 | 第69-74页 |
·偏压地形的处治措施 | 第74-79页 |
·处治原则 | 第74页 |
·处治措施 | 第74-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四章 公路隧道不良地质灾害处治对策系统的开发 | 第80-91页 |
·概述 | 第80页 |
·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80-81页 |
·系统功能 | 第80-81页 |
·系统设计原则 | 第81页 |
·系统的开发技术 | 第81-84页 |
·ASP语言介绍 | 第81-82页 |
·Access 2007数据库 | 第82-84页 |
·系统的实现 | 第84-88页 |
·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 第84-85页 |
·系统界面设计 | 第85-87页 |
·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设计 | 第87-88页 |
·算例演示 | 第88-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五章 隧道不良地质灾害对策系统在长城岭隧道中的应用 | 第91-98页 |
·长城岭隧道概况 | 第91-93页 |
·工程概况 | 第91页 |
·工程的地质条件 | 第91-93页 |
·长城岭隧道的涌水灾害情况 | 第93-94页 |
·长城岭隧道涌水灾害的治理建议 | 第94-97页 |
·系统应用流程 | 第94-96页 |
·涌水灾害具体治理措施 | 第96-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 第98-99页 |
·结论 | 第98页 |
·下一步的工作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