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1-23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23页 |
一、社会支持网络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的探讨 | 第13-16页 |
二、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研究 | 第16-18页 |
三、社会支持网络实证研究 | 第18-22页 |
四、小结与本文的关注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研究问题与研究设计 | 第23-30页 |
第一节 研究问题 | 第23页 |
第二节 基本概念界定 | 第23-24页 |
一、低收入群体 | 第23-24页 |
二、社会支持网络 | 第24页 |
三、外地大学生 | 第24页 |
第三节 研究对象及研究地点的选择 | 第24-27页 |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24-26页 |
二、研究地点的选择 | 第26-27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27-30页 |
一、主要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28页 |
三、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基本情况 | 第30-39页 |
第一节 被访群体总体介绍 | 第30-32页 |
第二节 被访群体与天津——环境支持 | 第32-34页 |
一、被访群体的家庭与城市选择 | 第32-34页 |
二、被访群体对天津的印象 | 第34页 |
第三节 被访群体的工作与生活成本——硬件支持 | 第34-39页 |
一、被访群体的职业类型 | 第35-36页 |
二、被访群体的收入与生活成本 | 第36-39页 |
第四章 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实际社会支持网络状况 | 第39-59页 |
第一节 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的现状与分析 | 第39-42页 |
一、学校提供的支持 | 第39-40页 |
二、企业中提供的支持 | 第40-41页 |
三、社会团体和专业机构提供的支持 | 第41-42页 |
第二节 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的现状与分析 | 第42-59页 |
一、亲人支持:坚实后盾 | 第42-45页 |
二、恋人支持:选择、信任、等待 | 第45-49页 |
三、朋友支持:一种客观的建构 | 第49-53页 |
四、社会中的支持:工具性质支持显现 | 第53-59页 |
第五章 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领悟社会支持网络状况 | 第59-67页 |
第一节 被访群体对于社会支持网络的理解 | 第59-60页 |
第二节 被访群体的个性与社会支持网络 | 第60-62页 |
一、个性与社会支持网络 | 第60-61页 |
二、社会支持的拓展方式 | 第61-62页 |
第三节 被访群体对于自身状态的认识 | 第62-64页 |
一、对自身当前状态的描述 | 第62页 |
二、如何渡过"瓶颈期" | 第62-63页 |
三、关于社会支持网络影响的评价 | 第63-64页 |
四、对现有社会支持网络的满意度 | 第64页 |
第四节 被访群体对于自身社会支持网络未来发展的期望 | 第64-67页 |
第六章 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社会支持网络状况的分析与启示 | 第67-83页 |
第一节 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社会支持网络状况的分析 | 第67-71页 |
一、从费孝通先生"差序格局"理论角度解读社会支持网络 | 第67-69页 |
二、从林南先生"社会资本"理论角度解读社会支持网络 | 第69-71页 |
第二节 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社会支持网络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 第71-82页 |
一、有关被访群体自身社会支持网络状况的问题及启示 | 第71-74页 |
二、高校及老师对被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影响的问题及启示 | 第74-76页 |
三、社会中介机构发展对被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影响的问题及启示 | 第76-78页 |
四、社会及企业对被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影响的问题及启示 | 第78-82页 |
第三节 结束语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附录 | 第87-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