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大雾引发的飞行事故实例 | 第11-12页 |
·研究的实际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雾的天气特征研究 | 第13-14页 |
·应用中尺度模式对雾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14-16页 |
·南京地区大雾研究 | 第16-17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2007 年冬季南京一次大雾过程的天气学分析 | 第18-31页 |
·大雾概况 | 第18-19页 |
·天气形势分析 | 第19-27页 |
·所用资料 | 第20页 |
·天气背景 | 第20-21页 |
·雾的生消过程 | 第21-23页 |
·生消过程中大气边界层特征 | 第23-27页 |
·物理量初步诊断 | 第27-30页 |
·散度、垂直速度 | 第28-29页 |
·温度平流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WRF 中尺度数值模式介绍 | 第31-41页 |
·WRFV2.2 简介 | 第31-32页 |
·模式基本方程组 | 第32-36页 |
·模式动力框架 | 第32-33页 |
·地形追随静力气压坐标方程组 | 第33-36页 |
·模式物理过程 | 第36-38页 |
·模式程序结构与计算流程 | 第38-40页 |
·模式程序结构设计 | 第38-39页 |
·WRF 程序计算流程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2007 年冬季南京一次大雾的数值模拟与检验 | 第41-53页 |
·数值模拟方案 | 第41-42页 |
·模拟结果正确性检验 | 第42-51页 |
·模拟的雾区分布 | 第42-45页 |
·模拟的气象要素与观测的对比分析 | 第45-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五章 数值模拟结果诊断分析 | 第53-63页 |
·大雾的形成机制 | 第53页 |
·垂直方向的雾的特征分析 | 第53-55页 |
·动力条件分析 | 第55-57页 |
·水汽条件分析 | 第57页 |
·辐射冷却作用 | 第57-59页 |
·稳定度指数——K 指数 | 第59-60页 |
·温度平流作用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六章 WRF 模式不同方案敏感性试验 | 第63-67页 |
·不同方案设计与结果简要分析 | 第63-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七章 总结与讨论 | 第67-70页 |
·总结 | 第67-68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68-69页 |
·讨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