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 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的嬗变脉络 | 第14-18页 |
一、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的缘起 | 第14-15页 |
二、两种理论在德国的嬗变 | 第15-16页 |
(一) 行为无价值的演变及其立场 | 第15-16页 |
(二) 结果无价值的演变及其立场 | 第16页 |
三、两种理论在日本的演变及其立场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理论定位及其基础展开 | 第18-22页 |
一、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的理论定位 | 第18-19页 |
二、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的基础展开 | 第19-22页 |
(一) 两种理论的概念厘定 | 第19-20页 |
(二) 两种理论的本质窥探 | 第20-22页 |
第三章 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的逻辑性考察 | 第22-27页 |
一、两种理论犯罪圈的设定 | 第22页 |
二、典型案件的剖析 | 第22-24页 |
三、二元论的逻辑性误区 | 第24-27页 |
(一) 一般境遇与特殊境遇的混淆 | 第24-25页 |
(二) 折中思想与夸大思想的偏差 | 第25-26页 |
(三) 风险刑法观的迷信 | 第26-27页 |
第四章 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的基准性考察 | 第27-33页 |
一、刑法的目的 | 第27-29页 |
(一) 二元论的基本立场及其缺陷 | 第27-28页 |
(二) 结果无价值的基本立场 | 第28-29页 |
二、违法性判断的对象 | 第29-32页 |
(一) 两种理论的原初争锋点 | 第29-30页 |
(二) 两种理论的现时争论 | 第30-32页 |
三、违法性判断的时间 | 第32-33页 |
第五章 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的规范性考察 | 第33-36页 |
一、两种理论的规范性背景 | 第33页 |
二、决定规范与评价规范之争 | 第33-34页 |
三、行为规范与裁判规范之争 | 第34-36页 |
第六章 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的展开性考察 | 第36-42页 |
一、两种理论关于未遂犯与不可罚的不能犯的立场 | 第36-37页 |
二、两种理论关于被害人同意的伤害行为的立场 | 第37-38页 |
三、两种理论关于刑罚正当性的立场 | 第38-39页 |
四、两种理论关于有责性的立场 | 第39-40页 |
五、两种理论在理念上的对立 | 第40-42页 |
第七章 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在我国语境中的分析 | 第42-47页 |
一、立法的层面 | 第42-43页 |
二、实然法治的维度 | 第43-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2-5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