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提供3D节目拍摄指导的极线校正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引言 | 第10页 |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8页 |
第二章 双目立体视觉的基本原理 | 第18-30页 |
·摄像机的几何模型 | 第18-24页 |
·摄像机针孔模型 | 第18-21页 |
·摄像机非线性模型 | 第21-24页 |
·极线校正基本原理 | 第24-29页 |
·极线校正的必要性 | 第24-25页 |
·对极几何与基础矩阵 | 第25-26页 |
·基础矩阵的基本计算方法 | 第26-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遗传一致性鲁棒估计 | 第30-41页 |
·鲁棒估计算法简介 | 第30-31页 |
·遗传一致性估计GCE | 第31-36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6-40页 |
·直线拟合 | 第36-37页 |
·单应矩阵估计 | 第37-38页 |
·基础矩阵估计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有相机标定情况下的极线校正 | 第41-58页 |
·棋盘模板的自动识别和定位 | 第42-46页 |
·棋盘格点的自动识别 | 第42-44页 |
·棋盘格点的亚像素定位 | 第44-46页 |
·张正友单相机标定算法 | 第46-48页 |
·结合极线校正误差的立体相机标定 | 第48-49页 |
·BOUGUET 双目极线校正算法 | 第49-51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1-53页 |
·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53-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无相机标定情况下的极线校正 | 第58-74页 |
·SIFT 特征匹配算法 | 第59-62页 |
·GCE 误匹配消除算法 | 第62-63页 |
·摄像机参数的求解 | 第63-65页 |
·摄像机参数的使用 | 第65-66页 |
·拍摄现场使用 | 第65-66页 |
·后处理中使用 | 第66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6-70页 |
·与有相机标定情况的对比 | 第66-68页 |
·与其它极线校正算法的对比 | 第68-70页 |
·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70-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74-76页 |
·全文回顾 | 第74-75页 |
·研究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82-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