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可提供3D节目拍摄指导的极线校正方法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引言第10页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5-18页
第二章 双目立体视觉的基本原理第18-30页
   ·摄像机的几何模型第18-24页
     ·摄像机针孔模型第18-21页
     ·摄像机非线性模型第21-24页
   ·极线校正基本原理第24-29页
     ·极线校正的必要性第24-25页
     ·对极几何与基础矩阵第25-26页
     ·基础矩阵的基本计算方法第26-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遗传一致性鲁棒估计第30-41页
   ·鲁棒估计算法简介第30-31页
   ·遗传一致性估计GCE第31-36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6-40页
     ·直线拟合第36-37页
     ·单应矩阵估计第37-38页
     ·基础矩阵估计第38-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有相机标定情况下的极线校正第41-58页
   ·棋盘模板的自动识别和定位第42-46页
     ·棋盘格点的自动识别第42-44页
     ·棋盘格点的亚像素定位第44-46页
   ·张正友单相机标定算法第46-48页
   ·结合极线校正误差的立体相机标定第48-49页
   ·BOUGUET 双目极线校正算法第49-51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1-53页
   ·系统设计与实现第53-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无相机标定情况下的极线校正第58-74页
   ·SIFT 特征匹配算法第59-62页
   ·GCE 误匹配消除算法第62-63页
   ·摄像机参数的求解第63-65页
   ·摄像机参数的使用第65-66页
     ·拍摄现场使用第65-66页
     ·后处理中使用第66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6-70页
     ·与有相机标定情况的对比第66-68页
     ·与其它极线校正算法的对比第68-70页
   ·系统设计与实现第70-73页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第74-76页
   ·全文回顾第74-75页
   ·研究展望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致谢第80-8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82-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老电影修复中的对比度增强与斑块检测修复算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粒子滤波的可靠视觉跟踪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