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8页 |
·接触网抗风可靠性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电气化铁路的重要性及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接触网体系抗风可靠性研究的意义 | 第15页 |
·兰新线强风地区特点 | 第15-19页 |
·新疆地区大风气象形成原因 | 第17页 |
·兰新铁路沿线地区的大风特征 | 第17-18页 |
·新疆铁路强风地区大风所致的铁路灾害 | 第18-19页 |
·课题主要内容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5页 |
·风沙两相流数值模拟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结构风振响应及稳定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接触网抗风可靠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课题的来源 | 第25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2章 接触网风沙荷载特征及数值模拟研究 | 第28-51页 |
·兰新线百里风区风速分布分析 | 第28-32页 |
·平均风的基本特性 | 第28-29页 |
·兰新线百里风区平均风速分布统计分析 | 第29-30页 |
·兰新线百里风区平均风速分布参数的计算方法 | 第30-31页 |
·计算结果 | 第31页 |
·兰新线百里风区年最大平均风速分布分析 | 第31-32页 |
·脉动风场数值模拟 | 第32-40页 |
·脉动风的基本特性 | 第33-37页 |
·脉动风场数值模拟方法 | 第37-38页 |
·接触网随机风场的模拟及检验 | 第38-40页 |
·风沙两相流数值模拟 | 第40-49页 |
·沙粒的受力分析 | 第40-41页 |
·风沙两相流数值模拟的数学模型 | 第41-46页 |
·接触网风沙两相流场的数值模拟 | 第46-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3章 接触网风沙致振及动力稳定性研究 | 第51-74页 |
·接触网体系的有限元模型 | 第51-57页 |
·支持结构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1-52页 |
·悬挂结构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2-53页 |
·绝缘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3页 |
·接触网结构体系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3-56页 |
·实验验证 | 第56-57页 |
·接触网结构体系模态分析 | 第57-61页 |
·接触网结构模态分析的求解方法 | 第57-59页 |
·接触网结构模态计算结果分析 | 第59-61页 |
·接触网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 第61-68页 |
·接触网结构运动微分方程 | 第61-62页 |
·风沙荷载的计算及施加方法 | 第62页 |
·特征点的确定 | 第62-63页 |
·接触网结构风振响应结果分析 | 第63-68页 |
·接触网结构体系动力稳定性分析 | 第68-72页 |
·接触网结构体系动力稳定性判定准则的确定 | 第69-70页 |
·接触网结构体系动力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70-71页 |
·结构参数对接触网抗风稳定性的影响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4章 接触网风振疲劳可靠性研究 | 第74-94页 |
·材料疲劳的破坏机理及累积损伤 | 第74-79页 |
·材料的循环应力应变特性 | 第74-76页 |
·材料的S-N曲线 | 第76-77页 |
·疲劳破坏机理及累积损伤理论 | 第77-79页 |
·接触网结构风振疲劳可靠度计算方法研究 | 第79-90页 |
·接触网构件S-N曲线的确定 | 第80-81页 |
·接触网构件应力谱的编制 | 第81-88页 |
·接触网风振疲劳可靠度计算方法研究 | 第88-90页 |
·接触线风振疲劳可靠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90-93页 |
·结构参数对接触线疲劳可靠性的影响 | 第91-92页 |
·环境荷载对接触线疲劳可靠性的影响 | 第92-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5章 接触网体系动力可靠性研究 | 第94-113页 |
·接触网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失效形式和安全界限 | 第94-95页 |
·风荷载作用下的接触网结构的失效形式 | 第94-95页 |
·接触网结构的安全界限 | 第95页 |
·接触网结构动力可靠度计算模型 | 第95-99页 |
·基本假设 | 第95-96页 |
·接触网构件强度动力可靠度计算模型 | 第96-97页 |
·基于适用性的接触网动力可靠度计算模型 | 第97-99页 |
·基于FE-RBF-MC的抗风动力可靠度计算方法 | 第99-109页 |
·接触网风振响应的RBF神经网络模拟 | 第99-106页 |
·蒙特卡罗法在接触网动力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 | 第106-108页 |
·基于FE-RBF-MC的抗风动力可靠度算法的实现 | 第108-109页 |
·算例 | 第109-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结论 | 第113-116页 |
致谢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