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顶鹤繁殖行为的研究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1-25页 |
1 前言 | 第13-14页 |
2 行为生态 | 第14-15页 |
2.1 野外鉴别特征与形态描述及大小量度 | 第14页 |
2.2 地理分布与亚种分化及生境习性特征 | 第14-15页 |
2.3 繁殖生态 | 第15页 |
2.4 迁徙 | 第15页 |
3 种群状态与保护现状 | 第15-16页 |
4 单配动物性选择与配偶选择 | 第16-17页 |
5 鸟声学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5.1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5.1.1 录音设备的改进 | 第17-18页 |
5.1.2 分析方法的进步 | 第18-19页 |
5.2 国内外鸟声学研究概况 | 第19-20页 |
6 分子遗传标记 | 第20-21页 |
7 本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8 本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5页 |
8.1 繁殖行为的表征 | 第22页 |
8.2 繁殖期内丹顶鹤的声行为研究 | 第22页 |
8.3 性选择的分子遗传规律性研究 | 第22-25页 |
第二部分 繁殖行为的表征 | 第25-36页 |
1 前言 | 第25页 |
2 实验动物及实验场所和时间 | 第25-26页 |
3 实验方法 | 第26页 |
4 繁殖行为的表征 | 第26-30页 |
4.1 性选择开始的时间 | 第26-27页 |
4.2 交配的行为过程、时间和次数 | 第27页 |
4.3 营巢与产蛋的过程、时间及产蛋数 | 第27-29页 |
4.4 孵化的时间、过程与领域守护 | 第29页 |
4.5 出壳与育雏护幼行为 | 第29-30页 |
5 讨论与结论 | 第30-36页 |
5.1 繁殖行为的构成 | 第30页 |
5.2 性选择的行为机制 | 第30-36页 |
5.2.1 雄性求偶行为及其生态学意义 | 第30-32页 |
5.2.2 雌性动物的择偶标准 | 第32-36页 |
第三部分 繁殖期内丹顶鹤的声行为 | 第36-60页 |
3.0 前言 | 第36-37页 |
3.1 实验和分析方法 | 第37-38页 |
3.1.1 实验动物与饲养环境 | 第37页 |
3.1.2 观察方法 | 第37页 |
3.1.3 分析方法 | 第37页 |
3.1.4 所用术语 | 第37-38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8-53页 |
3.2.1 交配的声行为模式 | 第38-39页 |
3.2.2 交配鸣声的分析 | 第39-45页 |
3.2.3 交配鸣声的统计特性 | 第45-49页 |
3.2.4 营巢行为和鸣声模式 | 第49-51页 |
3.2.5 日常短鸣声行为模式 | 第51-53页 |
3.3 讨论与结论 | 第53-60页 |
3.3.1 交配行为鸣声模式的构成 | 第53-54页 |
3.3.2 鸣声特性与交配的行为机制 | 第54-55页 |
3,3.4 配偶制度 | 第55-60页 |
第四部分 性选择的分子遗传规律性研究 | 第60-82页 |
1 前言 | 第60-6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61-66页 |
2.1 试验动物 | 第61页 |
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61页 |
2.3 性别相关基因的引物 | 第61页 |
2.4 随机引物 | 第61-62页 |
2.5 实验所用酶和化学药品及有关试剂的配制 | 第62-63页 |
2.5.1 酶和化学药品 | 第62页 |
2.5.2 实验所用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62-63页 |
2.6 羽毛采集和DNA的提取 | 第63-64页 |
2.6.1 羽毛采集 | 第63页 |
2.6.2 DNA的提取 | 第63页 |
2.6.3 DNA浓度和质量的检测 | 第63-64页 |
2.7 PCR扩增 | 第64-66页 |
2.7.1 性别相关基因的扩增 | 第64-65页 |
2.7.1.1 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64-65页 |
2.7.1.2 扩增 | 第65页 |
2.7.1.3 产物的检测 | 第65页 |
2.7.2 随机引物扩增 | 第65-66页 |
2.7.2.1 随机引物筛选与扩增 | 第65页 |
2.7.2.2 扩增产物的检测 | 第65-66页 |
2.7.3 RAPD片段大小的确认 | 第66页 |
2.8 统计分析 | 第6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6-76页 |
3.1 DNA的纯度和浓度 | 第66-67页 |
3.2 RAPD标记结果 | 第67-74页 |
3.3 性别相关基因扩增结果 | 第74页 |
3.4 遗传相似度和遗传距离 | 第74-76页 |
4 讨论 | 第76-82页 |
4.1 RAPD扩增条件的优化 | 第76-77页 |
4.2 RAPD产物的检测 | 第77-78页 |
4.3 有关引物筛选 | 第78页 |
4.4 PCR法对丹顶鹤性别鉴定的可行性 | 第78页 |
4.5 雄性求偶与雌性择偶的必然联系 | 第78-79页 |
4.6 避免近亲交配的方法 | 第79-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