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 第1-11页 |
1.1 齿轮油和极压添加剂 | 第8页 |
1.2 齿轮油极压剂的演变 | 第8-9页 |
1.3 车辆齿轮油的现状 | 第9-10页 |
1.4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1-26页 |
2.1 极压剂在齿轮油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2.2 含硫极压剂的作用机理 | 第12-24页 |
2.2.1 影响含硫极压剂极压性的因素 | 第14-17页 |
2.2.2 反应机理模型 | 第17-21页 |
2.2.3 硫化铁层抗烧结机理 | 第21-22页 |
2.2.4 含硫极压剂表面反应动力学 | 第22-24页 |
2.3 硫化异丁烯与其它添加剂的协同效应 | 第24-26页 |
3. 实验部分 | 第26-31页 |
3.1 基础油和添加剂 | 第26页 |
3.2 使用性能试验 | 第26-27页 |
3.2.1 铜腐蚀实验 | 第26-27页 |
3.2.2 四球机极压抗磨试验 | 第27页 |
3.2.3 高速梯姆肯试验 | 第27页 |
3.3 分析测试方法 | 第27-29页 |
3.3.1 元素分析 | 第27-28页 |
3.3.2 外光谱分析 | 第28页 |
3.3.3 核磁共振碳谱分析 | 第28页 |
3.3.4 俄歇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28-29页 |
3.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实验 | 第29页 |
3.3.6 活性硫测定 | 第29页 |
3.3.7 拉曼光谱分析 | 第29页 |
3.4 表面化学性质的测定 | 第29-31页 |
3.4.1 控制电位法稳态阳极极化电化学试验 | 第29-30页 |
3.4.2 界面张力的测定 | 第30页 |
3.4.3 添加剂在铁粉表面吸附量的测定 | 第30-31页 |
4. 结果与讨论 | 第31-67页 |
4.1 硫化异丁烯的氧化反应 | 第31-59页 |
4.1.1 硫化异丁烯氧化反应工艺参数的选择 | 第31-37页 |
4.1.2 硫化异丁烯氧化产物的分析鉴定 | 第37-38页 |
4.1.3 四球机P_D1值与高速梯姆肯OK值之间的关联性 | 第38-39页 |
4.1.4 极压性能的评定 | 第39-44页 |
4.1.5 硫化异丁烯氧化产物的分离 | 第44-46页 |
4.1.6 硫化异丁烯氧化后极压性提高的原因浅析 | 第46-50页 |
4.1.7 硫化异丁烯氧化后,腐蚀性上升的原因浅析 | 第50-52页 |
4.1.8 硫化异丁烯氧化后极压性上升的热力学解释 | 第52-57页 |
4.1.9 氧化硫烯形成的表面膜的表征 | 第57-58页 |
4.1.10 小结 | 第58-59页 |
4.2 硫化异丁烯与硫酯的协同效应 | 第59-67页 |
4.2.1 极压性能的评定 | 第59页 |
4.2.2 硫化异丁烯与硫酯复配后产生协同效应的原因浅析 | 第59-66页 |
4.2.3 小结 | 第66-67页 |
5. 结论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附录 | 第7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