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论文--石油炼制论文--炼油工艺过程论文

加氢裂化催化剂选择性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11页
1 前言第11-28页
 1.1 发展加氢裂化技术的意义第11-12页
 1.2 加氢裂化技术现状第12-15页
  1.2.1 加氢裂化技术发展状况第12页
  1.2.2 加氢裂化技术的基本工艺及特点第12-13页
  1.2.3 加氢裂化催化剂现状第13-15页
 1.3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与思路第15-20页
  1.3.1 反应物和产物的特点第15-16页
  1.3.2 加氢裂化催化剂的一般特点第16页
  1.3.3 加氢裂化反应机理第16-19页
  1.3.4 提高加氢裂化催化剂选择性的途径和方法第19-20页
 1.4 催化剂组分的选择第20-22页
  1.4.1 加氢组分的选择第20-21页
  1.4.2 酸性组分的选择第21-22页
 1.5 分子筛选型和改性方法第22-26页
  1.5.1 分子筛选型第22页
  1.5.2 分子筛改性方法第22-23页
  1.5.3 几种分子筛处理方法的比较第23-24页
  1.5.4 USY分子筛的现状第24-25页
  1.5.5 制备出合乎要求分子筛的难点第25页
  1.5.6 适宜的Y型分子筛制备方法第25-26页
 1.6 复合分子筛的现状第26页
 1.7 小结:第26-28页
2 加氢裂化催化剂微反评价方法第28-40页
 2.1 建立微反评价方法的意义第28-29页
 2.2 模型化合物第29-31页
 2.3 评价条件第31页
  2.3.1 预硫化方法第31页
  2.3.2 评价条件第31页
 2.4 分析方法第31-33页
  2.4.1 色谱分析方法第31-32页
  2.4.2 色谱定性第32-33页
 2.5 催化剂评价方法比较第33-38页
  2.5.1 重复性和评价误差第33页
  2.5.2 活性第33-34页
  2.5.3 选择性第34-37页
  2.5.4 选择性标准曲线第37-38页
 2.6 微反评价方法的局限和不足第38页
 2.7 加氢活性的评价方法第38-39页
 2.8 小结第39-40页
3 实验方法第40-48页
 3.1 原料和试剂第40-41页
 3.2 催化剂制备方法第41-43页
  3.2.1 氧化态催化剂制备第41-42页
  3.2.2 分子筛处理方法第42-43页
 3.3 催化剂表征第43-48页
  3.3.1 分子筛的晶胞常数及结晶度第43页
  3.3.2 正丁胺滴定第43-44页
  3.3.3 孔结构第44-45页
  3.3.4 程序升温氨脱附(TPD)第45页
  3.3.5 傅立叶变换红外谱图(FTIR)第45-48页
4 酸性组分的性质对加氢裂化催化剂选择性影响研究第48-77页
 4.1 引言第48页
 4.2 金属上量与粒径第48-51页
  4.2.1 金属上量对催化剂活性、选择性的影响第48-50页
  4.2.2 加氢和酸性组分的粒径第50-51页
 4.3 分子筛性质与催化剂选择性的关系第51-61页
  4.3.1 分子筛的用量第51-53页
  4.3.2 分子筛的晶胞常数第53-57页
  4.3.3 非骨架铝第57-59页
  4.3.4 氧化钠含量第59-61页
 4.4 分子筛孔结构与异构性能的关系第61-70页
  4.4.1 分子筛晶粒大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61-65页
  4.4.2 分子筛二次孔对催化剂异构性能和选择性的影响第65-68页
  4.4.3 不同方法所制备的Y型分子筛性能比较第68-70页
 4.5 无定形硅铝对加氢裂化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第70-76页
  4.5.1 无定形硅铝与分子筛第70-72页
  4.5.2 无定形硅铝的性质第72-76页
 4.6 小结第76-77页
5 复合型加氢裂化催化剂选择性研究第77-89页
 5.1 引言第77页
 5.2 不同类型分子筛的复合第77-80页
  5.2.1 活性比较第77-79页
  5.2.2 异构性能比较第79-80页
 5.3 复合HY与H_B对加氢裂化催化剂选择性的影响第80-87页
  5.3.1 复合HY与Hβ型加氢裂化催化剂的组成第80-81页
  5.3.2 复合分子筛的活性第81-83页
  5.3.3 复合HY和Hβ催化剂的异构性能第83-84页
  5.3.4 硅铝比不同的Hβ分子筛第84-85页
  5.3.5 HY与Hβ分子筛复合型载体的酸性第85-87页
 5.4 讨论第87-88页
 5.5 小结第88-89页
6 Y型分子筛水蒸气处理过程研究第89-110页
 6.1 脱铝动力学研究第89-99页
  6.1.1 前言第89-90页
  6.1.2 水蒸气处理条件对分子筛性能的影响第90-95页
  6.1.3 脱铝动力学第95-98页
  6.1.4 小结第98-99页
 6.2 二次孔的形成规律第99-110页
  6.2.1 引言第99页
  6.2.2 样品制备第99-100页
  6.2.3 结果与讨论第100-107页
  6.2.4 二次孔形成机理第107-108页
  6.2.5 小结第108-110页
7 水蒸气处理方法与分子筛性质第110-122页
 7.1 NH_4N_AY深层焙烧研究第110-115页
  7.1.1 温度的影响第110-111页
  7.1.2 焙烧时间第111-112页
  7.1.3 滤饼含水量第112-113页
  7.1.4 与水蒸气处理的比较第113-115页
 7.2 HY的深层焙烧行为第115-117页
  7.2.1 焙烧温度第115-116页
  7.2.2 焙烧时间第116页
  7.2.3 分子筛焙烧条件第116-117页
 7.3 USY脱铝性质的研究第117-121页
  7.3.1 温度第117-118页
  7.3.2 处理时间第118-119页
  7.3.3 分子筛床层厚度第119-120页
  7.3.4 讨论:第120-121页
 7.4 小结第121-122页
8 酸洗对分子筛性能的影响第122-132页
 8.1 引言第122页
 8.2 分子筛骨架的耐酸性第122-124页
 8.3 浅度酸洗对非骨架铝的影响第124-127页
 8.4 深度酸处理对非骨架铝的影响第127-129页
 8.5 预酸洗对分子筛物化性能的影响第129-130页
 8.6 预酸洗对非骨架铝的影响第130-131页
 8.7 小结第131-132页
9 催化剂在真实油品中加氢裂化性能第132-134页
10 结论第134-136页
附录第136-138页
图表目录第138-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4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专利申请情况第145-146页
致谢第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氧的引入对硫化异丁烯极压性能的影响
下一篇:MWW结构分子筛的合成、表征及其催化烃裂化反应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