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主导型产业集群的均衡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导论 | 第8-12页 |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8-9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9-10页 |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0-11页 |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1-12页 |
2 文献综述与评价 | 第12-21页 |
·集群的相关理论 | 第12-14页 |
·古典主义集群理论 | 第12页 |
·市场学派和产业关联理论 | 第12-13页 |
·新产业集群理论 | 第13-14页 |
·跨国公司与集群发展的新动态 | 第14-18页 |
·产业集群主体的结构调整 | 第14-15页 |
·产业集群的分类 | 第15-16页 |
·跨国公司参与集群的形式 | 第16-18页 |
·评述与探讨 | 第18-21页 |
3 产业集群与跨国公司竞争优势演化 | 第21-33页 |
·跨国公司竞争优势:传统模型 | 第21-22页 |
·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演化:基于产业集群的分析 | 第22-27页 |
·集合优势: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动态演变 | 第22-24页 |
·跨国公司“共同管理经济优势”的扩展 | 第24-26页 |
·跨国公司竞争优势边界的变动 | 第26-27页 |
·产业集群与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放大:机制分析 | 第27-33页 |
·区位机制 | 第27-29页 |
·跨企业组织机制 | 第29-31页 |
·控制机制 | 第31-33页 |
4 产业集群关联企业效应分析 | 第33-43页 |
·产业集群的企业结构 | 第33-35页 |
·产业集群的企业结构 | 第33-34页 |
·产业集群内关联企业的特点 | 第34页 |
·主导企业与关联企业的关系类型 | 第34-35页 |
·关联企业集聚收益:结构性分析 | 第35-39页 |
·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 | 第35-36页 |
·从成本竞争优势向综合竞争实力转化 | 第36-38页 |
·技术外溢与关联企业的技术创新 | 第38-39页 |
·关联企业竞争能力的变动机制 | 第39-43页 |
·“链”机制 | 第39-40页 |
·“群”机制 | 第40-41页 |
·传导机制 | 第41-43页 |
5 跨国公司主导型产业集群均衡分析及其政策含义 | 第43-71页 |
·逻辑斯谛增长方程 | 第44-45页 |
·跨国公司主导型产业集群的演化 | 第45-47页 |
·产业集群静态均衡理论模型 | 第47-58页 |
·静态均衡理论模型的建立 | 第47-49页 |
·静态均衡理论模型结论的经济学解释 | 第49-56页 |
·静态均衡理论模型的均衡决定因素 | 第56-58页 |
·跨国公司主导型产业集群的动态均衡 | 第58-67页 |
·“捕食者——被捕食者”模型 | 第59-63页 |
·“互利共生”模型 | 第63-66页 |
·动态均衡的结论 | 第66-67页 |
·政策含义 | 第67-71页 |
总结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