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3页 |
| ·概述 | 第10页 |
| ·RPC的基本原理 | 第10-12页 |
| ·匀质性提高 | 第11页 |
| ·密实度提高 | 第11页 |
| ·凝固后热养护改善微结构 | 第11页 |
| ·掺钢纤维增加韧性 | 第11-12页 |
| ·材料选择 | 第12-13页 |
| ·细石英砂 | 第12页 |
| ·水泥 | 第12页 |
| ·硅灰 | 第12-13页 |
| ·磨细石英粉 | 第13页 |
| ·高效减水剂 | 第13页 |
| ·RPC的超高力学性能 | 第13-15页 |
| ·RPC的工程应用 | 第15-18页 |
| ·RPC在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 第18-19页 |
| ·RPC材料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 ·RPC材料需要进行的研究及其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 ·RPC200二轴受力特性研究的意义及其研究现状 | 第22-32页 |
| ·RPC二轴研究的意义 | 第22页 |
| ·混凝土二轴研究现状 | 第22-32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2-33页 |
| 第二章 原材料制备与试验方案 | 第33-40页 |
| ·活性粉末混凝土试件的制备 | 第33-36页 |
| ·原材料 | 第33-35页 |
| ·配合比 | 第35页 |
| ·试件的制作及养护 | 第35-36页 |
| ·实验设备 | 第36页 |
| ·试验方案 | 第36-40页 |
| ·试验设备 | 第36-37页 |
| ·界面层 | 第37-38页 |
| ·加载制度和应变比 | 第38页 |
| ·试验步骤 | 第38-39页 |
| ·结果处理 | 第39-40页 |
| 第三章 试验数据与分析 | 第40-56页 |
| ·破坏模式 | 第40-42页 |
| ·应力应变全曲线 | 第42-52页 |
| ·双轴全曲线的表述 | 第43页 |
| ·双轴受压全曲线 | 第43-52页 |
| ·各组应力应变曲线的特征值(主轴) | 第52页 |
| ·强度包络线 | 第52-56页 |
| ·应力空间强度包络线 | 第53-54页 |
| ·峰值应变包络线 | 第54-56页 |
| 第四章 破坏准则 | 第56-68页 |
| ·破坏准则 | 第56-62页 |
| ·破坏包络曲面的描述 | 第57-60页 |
| ·破坏准则 | 第60-62页 |
| ·五参数幂函数准则 | 第62页 |
| ·基本公式 | 第62页 |
| ·混凝土的实用双轴破坏准则 | 第62-65页 |
| ·Kuper-Gerstle双轴破坏准则 | 第63页 |
| ·Tasuji-Slate-Nilson双轴破坏准则 | 第63-64页 |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的双轴破坏准则 | 第64-65页 |
| ·RPC200实用的双轴破坏准则 | 第65-68页 |
| ·由RPC200三轴破坏准则简化的双轴破坏准则 | 第65-66页 |
| ·RPC实用的双轴破坏准则 | 第66-68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 ·结论 | 第68页 |
| ·展望 | 第68-70页 |
| 附表 | 第70-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 作者简历 | 第88-90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