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研究背景及课题来源 | 第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课题来源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研究的目的、任务和原则 | 第16-18页 |
·目的 | 第16-17页 |
·任务 | 第17页 |
·原则 | 第17-18页 |
2 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研究理论 | 第18-21页 |
·农用地分等理论 | 第18-19页 |
·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理论 | 第19-21页 |
3 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研究体系 | 第21-24页 |
·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的内涵 | 第21页 |
·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理论体系 | 第21-22页 |
·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理论体系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衔接 | 第22-23页 |
·农用地生产潜力理论体系 | 第23-24页 |
4 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研究技术方法 | 第24-39页 |
·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研究技术路线 | 第24页 |
·光温(气候)生产能力 | 第24-26页 |
·理论生产能力 | 第26-28页 |
·可实现生产能力 | 第28-30页 |
·实际生产能力 | 第30-32页 |
·理论生产潜力Ⅰ | 第32-34页 |
·理论生产潜力Ⅱ | 第34-36页 |
·可实现生产潜力 | 第36-37页 |
·理论生产潜力Ⅰ级别划分 | 第37页 |
·理论生产潜力Ⅱ级别划分 | 第37页 |
·可实现生产潜力级别划分 | 第37-38页 |
·提出提高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的措施 | 第38-39页 |
5 东北地区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研究 | 第39-70页 |
·东北地区概况 | 第39-40页 |
·东北地区农用地分等成果概况 | 第40-47页 |
·东北地区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研究的内容 | 第47页 |
·东北地区统一基准作物的选取 | 第47-50页 |
·东北地区农用地光温(气候)生产能力 | 第50-53页 |
·东北地区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分布规律 | 第50-51页 |
·东北地区光温(气候)生产能力核算 | 第51-53页 |
·东北地区农用地理论生产能力 | 第53-57页 |
·东北地区农用地可实现生产能力 | 第57-60页 |
·东北地区农用地实际生产能力 | 第60-61页 |
·东北地区农用地理论生产潜力Ⅰ | 第61-63页 |
·东北地区农用地理论生产潜力Ⅱ | 第63-65页 |
·东北地区可实现生产潜力 | 第65-67页 |
·东北地区综合生产能力 | 第67-70页 |
6 东北地区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措施 | 第70-73页 |
·东北地区农用地生产的限制因素分析 | 第70-71页 |
·东北地区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措施 | 第71-73页 |
7 结论与讨论 | 第73-76页 |
·基本结论 | 第73-74页 |
·讨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附录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