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质膜质子泵基因对低磷胁迫的响应和丛枝菌根的影响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缩略词第13-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29页
 1 质膜H~+-ATPase的基本特性第15-21页
   ·质膜H~+-ATPase的结构和生化性质第15-16页
   ·质膜H~+-ATPase的生理功能第16-19页
     ·质膜H~+-ATPase是矿质养分和碳水化合物跨膜运输的驱动力第16-17页
     ·质膜H~+-ATPase与细胞生长的关系第17页
     ·质膜H~+-ATPase调节细胞质pH第17页
     ·质膜H~+-ATPase调节气孔开闭第17页
     ·质膜H~+-ATPase调控植物的尖端生长系统第17-18页
     ·质膜H~+-ATPase参与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响应第18-19页
   ·质膜H~+-ATPase在转录水平与翻译后水平上的调控机制第19-21页
 2 植物吸收磷的主要途径第21-26页
   ·非菌根植物对低磷胁迫的响应机制第21-24页
     ·非菌根植物根系对难溶性磷的活化机制第22-23页
     ·非菌根植物根系对获取有效磷的响应机制第23-24页
   ·菌根植物对低磷胁迫的响应机制第24-26页
 3 细胞质膜H~+-ATPase与磷营养的关系第26-28页
 4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8-29页
第二章 水稻根系质膜H~+-ATPase对低磷胁迫的响应第29-41页
 1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29-32页
   ·水稻培养第29-30页
   ·水稻根系根际酸化检验第30页
   ·细胞膜分离第30-31页
   ·蛋白质含量测定第31页
   ·细胞膜H~+-ATPase水解活性的测定第31-32页
   ·细胞膜蛋白凝胶电泳和免疫印迹试验第32页
   ·pH梯度测定第32页
 2 数据处理第3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2-37页
   ·缺磷条件下水稻根系H~+的分泌第32-34页
   ·缺磷胁迫对水稻根系细胞质膜H~+-ATPase活性的影响第34-35页
   ·缺磷胁迫对水稻根系细胞膜H~+-ATPase动力学特征的影响第35-36页
   ·缺磷胁迫对水稻根系细胞膜H~+-ATPase酶含量的影响第36页
   ·缺磷胁迫对水稻根系细胞膜质子泵的泵活性影响第36-37页
 4 讨论第37-41页
第三章 水稻质膜质子泵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第41-57页
 1 水稻质膜H~+-ATPase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第41-42页
   ·水稻质膜H~+-ATPase家族基因染色体位点和氨基酸序列分析第41-42页
   ·水稻与其它植物质膜H~+-ATPase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分析第42页
   ·水稻质膜H~+-ATPase家族基因跨膜拓扑结构分析第42页
 2 水稻质膜H~+-ATPASE基因表达特征分析的试验材料和方法第42-48页
   ·试验材料第42-43页
     ·水稻材料第42页
     ·菌株、载体第42-43页
     ·生物试剂第43页
   ·试验方法第43-48页
     ·半定量RT-PCR检测基因表达第43-45页
     ·DNA提取及启动子克隆第45页
     ·启动子与T载体连接第45-46页
     ·启动子与GUS表达载体连接第46页
     ·水稻转基因步骤与方法第46-48页
     ·水稻GUS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第4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8-56页
   ·水稻H~+-ATPase家族基因氨基酸序列及进化树分析第48-51页
   ·水稻H~+-ATPase家族基因跨膜拓扑结构分析第51-53页
   ·OsA2,OsA3,OsA4,OsA7和OsA8基因的表达分析第53-56页
 4 讨论第56-57页
第四章 OsA8突变体对低磷胁迫和丛枝菌根的响应第57-71页
 1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58-62页
   ·试验设计第58页
   ·试验方法第58-62页
     ·水稻菌根真菌侵染方法第58页
     ·水稻菌根共生体系的鉴定第58-59页
     ·菌根侵染率的检测第59页
     ·GUS在菌根组织中的定位第59页
     ·植物总RNA的提取与RT-PCR第59-61页
     ·实时荧光定量PCR第61-62页
     ·植株磷含量的测定第6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2-68页
   ·OsA8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第62-64页
   ·OsA8基因突变对水稻丛枝菌根共生结构的影响第64-66页
   ·OsA8基因突变对菌根水稻的磷含量影响第66页
   ·OsA8基因突变对水稻质膜H~+-ATPase基因表达的影响第66-67页
   ·OsA8基因突变对水稻Pht1基因表达的影响第67-68页
 3 讨论第68-71页
第五章 OsA8基因超表达对低磷胁迫的响应第71-85页
 1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71-77页
   ·试验材料第71-73页
     ·水稻材料第71-72页
     ·菌株、质粒第72页
     ·生物试剂第72-73页
   ·试验方法第73-77页
     ·OsA8基因超表达载体的构建第73-74页
     ·水稻转基因流程第74页
     ·转基因苗检测第74-75页
     ·转基因苗的移栽第75-76页
     ·植物总RNA的提取与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第76页
     ·水稻根系质膜H~+-ATPase活性的测定第76页
     ·水培试验方案第76页
     ·植株全磷含量的测定第76-77页
     ·~(33)P吸收速率的测定第7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7-84页
   ·OsA8基因超表达水稻优势株系的筛选及其生长表型第77-79页
   ·OsA8基因超表达提高水稻质膜H~+-ATPase活性第79页
   ·OsA8基因超表达影响水稻植株体内总磷含量的分布第79-80页
   ·OsA8基因超表达影响水稻质膜H~+-ATPase家族基因的表达第80-81页
   ·OsA8基因超表达对水稻高亲和磷转运蛋白Pht1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第81-82页
   ·OsA8基因超表达对水稻植株磷吸收速率和转运速率的影响第82-84页
 3 讨论第84-85页
第六章 全文结论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105页
创新点第105-107页
附录第107-129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29-131页
致谢第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血红素加氧酶1(OsHO1)基因克隆、功能分析及其催化底物氯化血红素和羟铁血红素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下一篇:水稻杂种花粉不育的细胞学研究及两个杂种花粉不育基因的精细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