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缩略语解释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 1.世界艾滋病流行形势 | 第11页 |
| 2.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 | 第11页 |
| 3.我国男男性接触人群和使用互联网的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性病感染情况及高危行为 | 第11-12页 |
| 4.本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3-19页 |
| 1.研究现场和网站的选择 | 第13-14页 |
| 2.研究对象 | 第14-15页 |
| 3.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4.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5.资料录入和分析 | 第17页 |
| 6.质量控制 | 第17-18页 |
| 7.技术线路图 | 第18-19页 |
| 结果 | 第19-51页 |
| 第一部分 定量研究结果 | 第19-34页 |
| 1. 调查对象的招募情况 | 第19-20页 |
| 2. 社会人口学特征 | 第20-21页 |
| 3. 性行为特征 | 第21-24页 |
| 4. HIV、梅毒和丙肝感染情况及HIV感染影响因素 | 第24-25页 |
| 5. 互联网使用情况 | 第25-26页 |
| 6. 安全套使用和性伴数的影响因素 | 第26-29页 |
| 7. 其他 | 第29-34页 |
| 第二部分 定性研究结果 | 第34-51页 |
| 1. 互联网对MSM生活和行为的影响 | 第34-35页 |
| 2. 影响安全套使用的因素 | 第35-42页 |
| 3. 影响性伴数的原因 | 第42-45页 |
| 4. 在有同性性伴的同时又有异性性伴的原因 | 第45-46页 |
| 5. 危险的行为和错误的认识 | 第46-48页 |
| 6. 减少危险性行为的因素 | 第48-49页 |
| 7. HIV/STIs咨询检测和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 第49-51页 |
| 讨论 | 第51-59页 |
| 1.利用互联网招募MSM的可行性 | 第51-52页 |
| 2.人口社会学特征 | 第52页 |
| 3.互联网使用相关行为 | 第52-53页 |
| 4.安全套使用情况 | 第53-54页 |
| 5.HIV/梅毒/丙肝感染情况及其感染的危险因素 | 第54-55页 |
| 6.不同年龄组调查对象的社会行为学特征 | 第55-56页 |
| 7.其他 | 第56-58页 |
| 8.本次调查的优点和不足 | 第58-59页 |
| 结论 | 第59页 |
| 建议 | 第59-61页 |
| 1.大力开展针对MSM人群的健康教育 | 第59-60页 |
| 2.建立提供HIV/STIs咨询服务的综合性网站 | 第60页 |
| 3.有效地利用同志网站 | 第60页 |
| 4.给予年轻的MSM更多的关注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 综述 | 第64-70页 |
| 附录 | 第70-88页 |
| 附录1 定量调查知情同意书 | 第70-72页 |
| 附录2 调查问卷 | 第72-81页 |
| 附录3 定量调查知情同意书 | 第81-83页 |
| 附录4 访谈提纲 | 第83-85页 |
| 附录5 调查通知 | 第85-88页 |
| 附录6 发表文章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