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前言 | 第11-19页 |
·选题依据 | 第11-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5-17页 |
·关于学术用语的界定 | 第17-19页 |
第1章 汉初政治体制的重建及易学对政治文化的影响 | 第19-70页 |
·汉初所面临的政治重建任务 | 第19-33页 |
·项羽主政时期的政治格局及其对汉初政治的影响 | 第19-26页 |
·汉初统治集团的出身及汉朝廷体制的草创 | 第26-33页 |
·易学在汉初的发展及对政治的影响 | 第33-70页 |
·汉初易学发展概况 | 第33-52页 |
·陆贾、贾谊、韩婴、《淮南子》易学与汉初的政治文化重建 | 第52-70页 |
第2章 武帝时政治重建的基本完成和易学对政治、文化重建的影响 | 第70-121页 |
·帝国政治重建的基本完成和儒学主导地位的确立 | 第70-79页 |
·诸侯王势力的削弱 | 第70-72页 |
·政治体制及礼乐制度的完善 | 第72-76页 |
·儒学主导地位的确立 | 第76-79页 |
·董仲舒易学及其政治实践 | 第79-105页 |
·易学与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 | 第79-91页 |
·董仲舒政治思想对义理易学的汲取 | 第91-103页 |
·董仲舒易学小结 | 第103-105页 |
·易学对武帝朝政治的影响 | 第105-117页 |
·政权对易学学者的吸纳 | 第105-107页 |
·易学“通其变”思想对汉武帝政策的影响 | 第107-111页 |
·易学对汉武帝制礼作乐的影响 | 第111-112页 |
·易学对政治人物品格的塑造 | 第112-117页 |
·卜筮易学的复兴及其对政治的影响 | 第117-121页 |
第3章 象数易学与西汉后期的政治 | 第121-152页 |
·象数易学的兴起及其原因 | 第121-131页 |
·象数易学的兴起 | 第121-125页 |
·象数易学兴起的原因 | 第125-131页 |
·孟氏易、京氏易及其对政治的影响 | 第131-142页 |
·孟喜、京房的象数易学 | 第131-134页 |
·象数易学与宣、元两朝政治 | 第134-142页 |
·刘向、谷永的“神道设教” | 第142-152页 |
·刘向、谷永的易学特色 | 第142-144页 |
·刘向、谷永运用象数易学理论对政治的干预 | 第144-152页 |
第4章 易学与东汉的政治、文化建设 | 第152-175页 |
·易学与东汉文化建设 | 第152-163页 |
·东汉易学的流传 | 第152-155页 |
·东汉“国宪”《白虎通义》与易学 | 第155-163页 |
·易学对东汉政治的影响 | 第163-175页 |
·义理之学对东汉政治的影响 | 第164-168页 |
·象数之学对政治的影响 | 第168-175页 |
参考文献 | 第175-180页 |
后记 | 第1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