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锂离子电池用微孔型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1页
Contents第11-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1页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概况第14-16页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第16-19页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结构第16-17页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研究概况第17-18页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特点第18-19页
   ·聚合物电解质第19-29页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第20-21页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第21-22页
     ·微孔型聚合物电解质第22-29页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9-31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1-37页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31页
     ·实验仪器第31页
     ·化学试剂第31页
   ·材料的制备第31-32页
     ·电极的制备第31-32页
     ·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制备第32页
   ·聚合物电解质性能的测试第32-34页
     ·聚合物膜的吸液率测试第32页
     ·形貌测试第32页
     ·电导率测试第32-34页
     ·X射线衍射法第34页
   ·扣式电池的装配第34-35页
   ·聚合物电解质基体材料的简介第35-37页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第35页
     ·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第35-37页
第三章 P(VDF-HFP)-PMMA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和性能的实验研究第37-49页
   ·引言第37-38页
   ·溶剂的选择第38-41页
     ·聚合物膜的形貌测试第38-39页
     ·聚合物膜的吸液率测试第39-40页
     ·聚合物离子电导率的测试第40-41页
   ·聚合物基体配比的实验研究第41-45页
     ·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实验过程第41页
     ·聚合物膜的表面形貌和吸液率的测试结果第41-43页
     ·聚合物电解质的XRD测试第43-44页
     ·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第44页
     ·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化学稳定窗口第44-45页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性能第45-47页
     ·聚合物电池的首次充放电平台第45-46页
     ·聚合物电池的循环性能第46-47页
     ·聚合物电池的倍率性能第47页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复合微孔聚合物电解质性能的实验研究结果第49-59页
   ·引言第49-50页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形貌第50-51页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化学性能第51-53页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第51-52页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化学稳定窗口第52-53页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XRD研究第53页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与负极的相容性研究第53-58页
     ·与锂负极的相容性研究第53-55页
     ·与石墨负极相容性的研究第55-57页
     ·循环伏安扫描对Li/CMPE/Li电池界面阻抗的影响第57-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实验研究结果第59-70页
   ·引言第59页
   ·电池的制备和充放电制度第59-60页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制备第59-60页
     ·充放电制度第60页
   ·LiCoO_2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第60-63页
     ·首次充放电性能第60-61页
     ·倍率放电性能第61-62页
     ·循环性能第62-63页
   ·LiFePO_4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第63-66页
     ·首次充放电性能第63-64页
     ·倍率放电性能第64-65页
     ·循环性能第65-66页
   ·LiMn_2O_4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第66-69页
     ·首次充放电性能第66-67页
     ·倍率放电性能第67-68页
     ·循环性能第68-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结论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8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81-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表面修饰多孔硅的形貌和光致发光特性研究
下一篇:广州市房地产景气循环及泡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