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纳米催化概述 | 第14-15页 |
1.2.1 纳米材料 | 第14页 |
1.2.2 纳米催化 | 第14-15页 |
1.3 催化剂的合成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 第15-23页 |
1.3.1 催化剂的固相合成及应用 | 第15-18页 |
1.3.2 催化剂的液相合成及应用 | 第18-21页 |
1.3.3 催化剂的气相合成及应用 | 第21-23页 |
1.4 有机-无机层状化合物研究进展 | 第23-26页 |
1.4.1 层状化合物概述 | 第23页 |
1.4.2 有机-无机层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第23-24页 |
1.4.3 有机-无机层状化合物固相合成纳米材料 | 第24-26页 |
1.5 论文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26-27页 |
1.6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第二章 Co_3O_4纳米催化剂的固相合成及应用研究 | 第29-55页 |
2.1 引言 | 第29-3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0-34页 |
2.2.1 实验药品和设备 | 第30-31页 |
2.2.2 Co_3O_4纳米催化剂的制备 | 第31页 |
2.2.3 材料表征方法 | 第31-32页 |
2.2.4 性能测试 | 第32-3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4-43页 |
2.3.1 水杨酸根插层层状氢氧化钴的表征 | 第34-36页 |
2.3.2 Co_3O_4纳米催化剂的表征 | 第36-43页 |
2.3.3 原子经济性计算 | 第43页 |
2.4 Co_3O_4/PMS催化氧化体系降解橙黄Ⅱ | 第43-49页 |
2.4.1 Co_3O_4的催化活性研究 | 第44-48页 |
2.4.2 Co_3O_4的稳定性研究 | 第48-49页 |
2.5 Co_3O_4的电催化水氧化(OER)性能研究 | 第49-54页 |
2.5.1 Co_3O_4的OER催化活性研究 | 第50-53页 |
2.5.2 Co_3O_4的电催化稳定性测试 | 第53-5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三章 碳包覆Ni_xCu_(1-x)合金纳米催化剂的固相合成及应用研究 | 第55-79页 |
3.1 引言 | 第55-5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6-59页 |
3.2.1 实验药品和设备 | 第56-57页 |
3.2.2 Ni_xCu_(1-x)@C纳米复合催化剂的制备 | 第57页 |
3.2.3 材料表征方法 | 第57-59页 |
3.2.4 性能测试 | 第5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9-71页 |
3.3.1 水杨酸根插层层状氢氧化镍铜的表征 | 第59-63页 |
3.3.2 Ni_xCu_(1-x)@C纳米复合催化剂的表征 | 第63-71页 |
3.4 对硝基苯酚催化加氢性能研究 | 第71-75页 |
3.4.1 Ni_xCu_(1-x)@C纳米复合催化剂的活性 | 第71-75页 |
3.4.2 Ni_xCu_(1-x)@C纳米复合催化剂的稳定性 | 第75页 |
3.5 甲醇电催化氧化性能测试 | 第75-78页 |
3.5.1 Ni_xCu_(1-x)@C纳米复合催化剂的电催化活性 | 第76-77页 |
3.5.2 Ni_xCu_(1-x)@C纳米复合催化剂的稳定性 | 第77-7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4.1 结论 | 第79-80页 |
4.2 展望 | 第80-81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3页 |
致谢 | 第93-95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5-97页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97-98页 |
附件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