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改革完善与模式设计
内容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3页 |
第2章 陪审制度发展概述 | 第13-20页 |
·陪审制度起源 | 第13页 |
·陪审制度模式 | 第13-15页 |
·英美法系的陪审制度模式 | 第14页 |
·大陆法系的陪审制度模式 | 第14-15页 |
·我国陪审制度的历史回顾 | 第15-20页 |
·陪审制度的萌芽 | 第15-16页 |
·陪审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 第16-17页 |
·陪审制度的恢复与弱化阶段 | 第17-18页 |
·陪审制度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 第18-20页 |
第3章 我国陪审制度运行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 第20-28页 |
·陪审制度运行的基本情况 | 第20-23页 |
·人民陪审员的选任 | 第20页 |
·经费保障 | 第20-21页 |
·人民陪审员参与陪审的方式 | 第21页 |
·《决定》实施后的陪审情况 | 第21-23页 |
·陪审制度实施中的问题 | 第23-28页 |
·立法不完善 | 第23页 |
·“陪而不审”现象较为普遍 | 第23-24页 |
·人民法院对陪审制度的意义认识不到位 | 第24-25页 |
·人民陪审员工作发展不均衡 | 第25-26页 |
·参加陪审的做法各异 | 第26页 |
·人民陪审员有职业化的倾向 | 第26-28页 |
第4章 我国陪审制度的改革完善 | 第28-33页 |
·陪审制度在立法层面上的改革完善 | 第28-31页 |
·从立法的角度确立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地位 | 第28页 |
·从立法上对人民陪审员分类,并按分类确定任职条件 | 第28-29页 |
·从立法上规定人民陪审员的任期和参加陪审方式 | 第29-30页 |
·从立法上明确人民陪审员的职责 | 第30-31页 |
·陪审制度在操作层面上的改革完善 | 第31-33页 |
·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与实施细则 | 第31页 |
·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确保人民陪审员能够切实履责 | 第31-32页 |
·实行陪审式合议庭的责任制 | 第32-33页 |
第5章 我国人民陪审员陪审模式的设计构想 | 第33-39页 |
·人民陪审员分类选拔与管理 | 第33-34页 |
·专家型人民陪审员的产生、使用与管理 | 第33-34页 |
·民意型人民陪审员的产生、使用与管理 | 第34页 |
·陪审模式的具体设计 | 第34-39页 |
·参审制的具体模式设计 | 第35-37页 |
·民意型人民陪审员参审的模式 | 第35-36页 |
·专家型人民陪审员参审的模式 | 第36-37页 |
·专家陪审团的模式设计 | 第37-39页 |
第6章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3页 |